咏雁诗

伺潮闻曙响,妒垄有春翚。

岂若云中雁,秋时塞外归。

河长犹可涉,海阔故难飞。

霜多声转急,风疏行屡稀。

园池若可至,不复怯虞机。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鉴赏

这首《咏雁诗》以雁为题,借物抒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首联“伺潮闻曙响,妒垄有春翚”,描绘了雁群在黎明时分,随着潮水的声响起飞的情景,同时以“妒垄有春翚”暗喻雁群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生机勃勃景象的喜爱。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得雁群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活。

颔联“岂若云中雁,秋时塞外归”,将雁群与云中的雁进行对比,表达了雁群在秋天时会飞往塞外的习性,反衬出它们对自由迁徙的向往和对季节变换的适应能力。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雁群的独特习性,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与回归的向往。

颈联“河长犹可涉,海阔故难飞”,进一步阐述了雁群迁徙的艰难与可能。河流虽长,雁群尚能涉过,而大海的广阔则让它们难以飞翔。这不仅是对雁群迁徙环境的描述,也是对人生旅途上困难与挑战的隐喻,暗示了即使面对重重困难,人们也应该像雁群一样勇敢地去尝试和克服。

尾联“霜多声转急,风疏行屡稀”,描绘了雁群在寒冷季节迁徙时的场景,霜多风疏,雁群的声音变得急促,行动也变得稀少。这一联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是对雁群迁徙状态的细腻刻画,体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顽强与坚韧。

最后一句“园池若可至,不复怯虞机”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安全的向往。园池象征着安全与舒适的生活环境,而“不复怯虞机”则意味着不再畏惧任何威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向往。

整体而言,《咏雁诗》通过描绘雁群的迁徙生活,巧妙地融入了对自然、生命、自由以及个人理想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46)

王褒(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观宁侯葬诗

蒙羽高峻极,淮泗导清源。

刑茅广裂地,跗萼盛开蕃。

纷纶彤雘彩,从容琼玉温。

冲飙摇柏干,烈火壮曾昆。

畴昔同羁旅,辛苦涉凉暄。

观风方听乐,垂泪遽伤魂。

造舟虚客礼,高闬掩宾垣。

桂树思公子,芳草惜王孙。

今晨向郊郭,犹似背轘辕。

丹旐书空位,素帐设虚樽。

楚琴南操绝,韩书旧说存。

西靡伤新树,东陵惜故园。

自怜悲谷影,弥怆玉关门。

馀辉尽天末,夕雾拥山根。

平原看独树,皋亭望列村。

寂寥还盖静,荒茫归路昏。

挽铎已流唱,歌童行自喧。

眷言千载后,谁将游九原。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送刘中书葬诗

昔别伤南浦,今归去北邙。

书生空托梦,久客每思乡。

塞近边云黑,尘昏野日黄。

陵谷俄迁变,松柏易荒凉。

题铭无复迹,何处验龟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别王都官诗

连翩悯流客,凄怆惜离群。

东西御沟水,南北会稽云。

河桥两堤绝,横歧数路分。

山川遥不见,怀袖远相闻。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送别裴仪同诗

河桥望行旅,长宁送故人。

沙飞似军幕,蓬卷若车轮。

边衣苦霜雪,愁貌捐风尘。

行路皆兄弟,千里念相亲。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