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竹林饥午隐禅扉,合傍鸾栖亦此栖。
时一参寮茶供罢,可能无语到双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竹林深处静谧的画面,主人公在中午时分来到禅院,选择了一个隐蔽的角落栖息。他与鸾鸟为伴,暗示了其超脱尘世的心境。诗人在这里提及与同伴参禅后,一同品茗闲谈的情景,但又暗示这可能是无声的交流,因为他们可能沉浸在深深的思考中,甚至直到双溪之畔,依然保持着沉默。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僧侣生活的宁静与深沉,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不详
自幼聪慧,才思敏捷。早从朱熹门人陈文蔚学,后师事真德秀。官至工部侍郎,谥忠愍。有文集二十五卷,景定三年(1262)由其子直谅刊于兴化,已佚。清四车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楳埜集》十二卷。事见本集卷首赵汝腾序、卷末徐直谅跋,《宋史》卷四二四有传。师学朱熹。南宋绍定五年进士,累官至大堂寺少卿,兼给事中国子祭酒,擢中书舍人。著有《梅野集》十二卷,传于世
横波泪竹纹铺簟,叠雪轻罗香剪衣。
清夏槐生风细细,新秋麦涨雨霏霏。
疏烟落日路三叉,败叶乾风屋数家。
场圃毕工梁月出,傍檐红女绩丝麻。
塞满乾坤本是仁,更无一物不洪钧。
山桃自不知粗俗,也与梅花斗早春。
失脚天台绝顶峰,又来怀玉乱山中。
琼桥去后无消息,禅月重重有案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