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盘门晓发舟中忆媚波楼叠前韵

恼无情、晓风一霎,碧烟遮断城树。

篷窗半拓斜眠好,恨影浪花吹聚。秋几许。

堕一枕凉云,梦湿芙蓉露。醒来又误。

道呜咽琼筝,还歌子夜,瘦燕舵楼语。怜侬否。

谁赠洞庭芳杜。江潭憔悴徐庾。

媚波楼上初三月,剩有鸳鸯飞度。眉尚妩。

料后夜凄凉,读到罗襟句。依依柔橹。

算四岸遥山,一湖冷照,依旧送人去。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鉴赏

这首《摸鱼儿·盘门晓发舟中忆媚波楼叠前韵》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描绘了清晨在舟中回忆往昔情景的细腻情感。

开篇“恼无情、晓风一霎”,以“晓风”之“一霎”引发情绪波动,暗示短暂而强烈的感受。接着“碧烟遮断城树”,以烟雾缭绕的景象衬托出一种朦胧、忧郁的氛围。篷窗半开,斜卧其中,诗人似乎在与自然对话,内心充满矛盾与挣扎。

“恨影浪花吹聚”一句,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融合,通过浪花的聚散,映射出内心的复杂情绪。接下来“秋几许。堕一枕凉云,梦湿芙蓉露”,以季节变换和梦境的湿露,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醒来又误。道呜咽琼筝,还歌子夜,瘦燕舵楼语”,通过梦境中的声音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一种错乱与失落感。诗人仿佛在寻找过去的痕迹,却只能听到远处的呜咽与歌声,以及瘦弱的燕子在舵楼上的低语。

“怜侬否。谁赠洞庭芳杜。江潭憔悴徐庾”,这一段表达了对过去美好事物的追忆与怀念,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独与哀愁。洞庭芳杜,可能象征着某种珍贵的记忆或情感,而江潭的憔悴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疲惫与哀伤。

“媚波楼上初三月,剩有鸳鸯飞度”,月色下的媚波楼,鸳鸯的飞翔,构成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伤的画面,进一步强化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眉尚妩。料后夜凄凉,读到罗襟句”,诗人想象着未来的夜晚,可能会更加凄凉,但仍然会读到那些触动心灵的话语,表达了一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与期待。

最后,“依依柔橹。算四岸遥山,一湖冷照,依旧送人去”,以柔和的船桨声、遥远的山峦、寒冷的湖光,以及送别的情景,收束全词,既表达了对过往的留恋,也暗示了对未来的平静接受。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以及面对现实时的复杂心情,具有较强的情感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太湖晓波

三万六千顷,七十二芙蓉。

晓烟浩浩不尽,晓水更濛濛。

帆影芦蒲深处,人影琉璃明处,雁影界长空。

山色互萦绕,一百里东风。迷离树,是岭橘,是江枫。

晴云摇旭其上,黄色乱青葱。

坐我舵楼横笛,不见芜塘走马,哀响激蛟龙。

破浪羡伊稳,四扇侧罛篷。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秋深柳.兰渚

疏火照船衾。杜宇千山啼梦醒。

百里夜潮双桨,月到越王城。秋色动乡情。

盼不了长亭短亭。木落烟寒,雁飞天远,人语楼深。

形式:

壶中天.乌篷船

曹娥东去,荡弯环百里,越江如镜。

风好宜帆风定纤,触荻乍闻笭箵。

蠡口停沽,溪头看浣,逼袖春波冷。

苎萝天末,晚山送到眉影。

还爱娇小鱼娃,柁楼罢饭,照水斜兜鬓。

采采菱花新水调,我已年来惯听。

桨碧拖烟,舷红扣月,客梦浮能稳。

西陵树色,雁边渐渐移近。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点绛唇.咏草用和靖叶

独凭高楼,相思远道愁难主。愁添何处。

一夜江南雨。漠漠萋萋,生惹春光暮。黏天去。

斜阳无数。尽是行人路。

形式: 词牌: 点绛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