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作探使以缭绫手帛子寄贺因而有诗

解寄缭绫小字封,探花筵上映春丛。

黛眉印在微微绿,檀口消来薄薄红。

缏处直应心共紧,砑时兼恐汗先融。

帝台春尽还东去,却系裙腰伴雪胸。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作品,体现了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婉约情感和精巧的意象。开篇“解寄缭绫小字封,探花筵上映春丛”两句,以细腻的手法描绘出女性在春天里轻拆花间小径的情景,展现了她们对美好时光的享受和留恋。其中,“解寄缭绫”暗示了一种情感的传递,而“探花筵上映春丛”则是对这种情感的一种具体化身。

接下来的“黛眉印在微微绿,檀口消来薄薄红”两句,则通过对美丽容颜的描绘,揭示了诗人对于女性外貌和内心世界的赞赏。这里,“黛眉”与“檀口”都是古代形容女性美貌的常用词汇,而“微微绿”和“薄薄红”则增加了一种淡雅与温柔的情调。

中间的“缏处直应心共紧,砑时兼恐汗先融”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诗人通过对缭绫(一种丝织品)的描写,传递出内心的牵挂和紧张,这种感觉仿佛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融。

最后,“帝台春尽还东去,却系裙腰伴雪胸”两句则表现了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无奈,以及诗人对于那份美好的留恋。这里的“帝台春尽”暗示了一种权力与自然界的衰败,而“系裙腰伴雪胸”的动作,则在视觉上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现了对逝去之美的珍惜。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精巧的意象构建,展现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留恋,以及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

收录诗词(340)

韩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 字:致光
  • 号:致尧
  • 籍贯:晚年又号玉山樵
  • 生卒年:公元842年~公元923年

相关古诗词

闲步

庄南纵步游荒野,独鸟寒烟轻惹惹。

傍山疏雨湿秋花,僻路浅泉浮败果。

樵人相见指惊麇,牧童四散收嘶马。

一壶倾尽未能归,黄昏更望诸峰火。

形式: 古风

金陵

风雨萧萧,石头城下木兰桡。

烟月迢迢,金陵渡口去来潮。

自古风流皆暗销,才魂妖魂谁与招。

彩笺丽句今已矣,罗袜金莲何寂寥。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坐来簌簌山风急,山雨随风暗原隰。

树带繁声出竹闻,溪将大点穿篱入。

饷妇寥翘布领寒,牧童拥肿蓑衣湿。

此时高味共谁论,拥鼻吟诗空伫立。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南亭

每日在南亭,南亭似僧院。

人语静先闻,鸟啼深不见。

松瘦石棱棱,山光溪淀淀。

堑蔓坠长茸,岛花垂小茜。

行簪隐士冠,卧读先贤传。

更有兴来时,取琴弹一遍。

形式: 排律 押[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