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社纪事

出门仍沿溪,自上而及下。

溪流远回汀,番厝藏中野。

此处丁盈千,林总甲诸社。

罗拜纷难数,注名不停写。

圣朝湛濊恩,雕题绥福嘏。

试观生息多,谁非被化者。

番老不言寿,番女亦云姹。

由来沾雨露,亦自谋弓冶。

我为番目言,社丁不患寡。

衣食所必需,犁锄正堪把。

行见尔番庶,击鼓吹豳雅。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作者在探访少数民族村落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出门仍沿溪,自上而及下”,开篇即以自然景观引入,溪水蜿蜒,从高处流向低处,隐喻着生活的流转与变化。接着,“溪流远回汀,番厝藏中野”两句,通过溪流的曲折和少数民族村落隐藏于田野之中,展现了边远地区独特的地理风貌和生活状态。

“此处丁盈千,林总甲诸社”描绘了村落人口众多,森林茂密,象征着繁荣与生机。接下来,“罗拜纷难数,注名不停写”表现了村民对祖先的敬仰与祭祀活动的频繁,体现了浓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圣朝湛濊恩,雕题绥福嘏”则表达了对当朝政府恩泽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国家稳定与和平的祈愿。

“试观生息多,谁非被化者”一句,揭示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强调了文明教化的普遍性。接下来,“番老不言寿,番女亦云姹”通过描述老少两代人的生活态度,展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活力。“由来沾雨露,亦自谋弓冶”则寓意着自然与人为的结合,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

最后,“我为番目言,社丁不患寡。衣食所必需,犁锄正堪把”表达了作者对少数民族社群的关怀,强调了物质生活的基础需求和农具的实用性。“行见尔番庶,击鼓吹豳雅”则预示着未来,希望看到这些族群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充满艺术与文化的韵味。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少数民族村落的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还蕴含了对文化传承、社会和谐、自然与人文相融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边疆民族的深厚情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8)

谭垣(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巡社纪事

晚过力力溪,溪水清可掬。

皎月悬林端,修竹如新沐。

下马入番社,番众一何肃。

灯前试细认,尔雅殊被服。

咨访听语音,通晓更娴熟。

圣治开文明,光被及番族。

应知久渐摩,秀发此先卜。

拱手进番童,经书果能读。

忠信自有基,礼义须涵育。

劝勉且丁宁,披月前村宿。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巡社纪事

凌晨赴茄藤,绕社乔木古。

宿鸟鸣高枝,疏花缀深圃。

番众拥我前,衣被半蓝缕。

升堂细咨询,一一诉贫苦。

众番叩头说,番愚为人侮。

我谓番本愚,圣朝所安抚。

谁欤或侮之,我能为尔剖。

慎勿学奸刁,贫苦乃自取。

老番共点头,少番首亦俯。

开道至再三,不觉日亭午。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巡社纪事

振策向平埔,已过茄藤港。

瞥见小琉球,瀛海遥相望。

番社辟南隅,放䌇乃保障。

编竹起连廒,仓庚数千量。

边海土虽瘠,近山地仍旷。

佥称归化后,我皇恩浩荡。

番赋既全蠲,番丁不加饷。

更以所蠲租,一半给番养。

老者亦已耋,少者日以壮。

共依覆帱中,尊亲永无忘。

我职司拊循,咨诹颇谐畅。

暇日仍来此,勿使耕耘妨。

形式: 古风

过雁门关

叠巘悬崖藓迹斑,陡然孤峙雁门关。

寄言海角南鸿少,何用云峰绝跻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