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桃红柳绿簇春华,燕语莺啼尽日嘉。
谁信声声沂水咏,又知处处杏坛家。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盎然生机和欢乐氛围。"桃红柳绿簇春华"一句,以鲜艳的桃花和翠绿的柳树交织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展现了春天的繁花似锦。"燕语莺啼尽日嘉"则通过燕子和黄莺的鸣叫,传达出春天里和谐欢快的气息,整个画面充满了活力。
接下来的两句"谁信声声沂水咏,又知处处杏坛家"则转而抒发诗人的情感。"沂水咏"可能指的是在沂水边吟咏诗篇,暗含诗人对学问与文化的热爱,"杏坛家"则借杏坛(孔子讲学的地方)寓指教育之家,表达了诗人对于学术传承和教化的向往。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文人情怀和对知识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景交融,既展示了春天的美景,也透露出诗人的人文精神,是一首富有意境的宋诗。
不详
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有心切勿去钩玄,钩得玄来在外边。
何似罢休依本分,孝慈忠信乃天然。
可惜有生都衮衮,如何终日只纷纷。
满前妙景无人识,到处清音独我闻。
勿学唐人李杜痴,作诗须作古人诗。
世传李杜文章伯,问著关雎恐不知。
因诗盘意老犹能,着意牵肠弱不胜。
溷絮恐无萍可化,沟冰重为水相凌。
题巾语欲无言答,去骆情随一旦增。
强似南来姜石帚,尚携红袖过松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