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杜介供奉熙熙堂

门前籍籍草生径,堂上熙熙气吐春。

遮眼图书聊度日,放情丝竹最关身。

年来冯脱乌皮几,客去时乾漉酒巾。

卜筑城中移榜就,休心便作广陵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门前杂草丛生的小路延伸,厅堂里充满生机仿佛春意盎然。
借书阅读打发时光,沉浸在音乐中最为身心愉悦。
近年来常靠一张乌皮几,客人离去时擦拭的酒巾还湿漉漉的。
在城中选地建屋,挂上新招牌,我已心无旁骛,如广陵人般悠然自得。

注释

门前:门口。
籍籍:形容杂乱。
草生径:长满草的小路。
堂上:厅堂。
熙熙:形容热闹。
气吐春:充满春天的气息。
遮眼:消磨时间。
图书:书籍。
聊度日:姑且度过日子。
放情:尽情享受。
丝竹:音乐和乐器。
关身:关系密切。
年来:近年来。
冯脱:依靠。
乌皮几:黑色皮面的桌子。
客去:客人离开。
时乾:时常。
漉酒巾:酒巾还湿着。
卜筑:选择地点建造。
城中:城市中。
移榜:更换招牌。
休心:放下心事。
广陵人:指代悠闲的人,广陵即扬州,古代文化名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苏辙对友人杜介居所——熙熙堂的赞赏与感受。首句“门前籍籍草生径”写出了门外小径上草木繁茂,生机盎然,展现出环境的宁静与自然之美。次句“堂上熙熙气吐春”则进一步描绘了堂内热闹而充满活力的氛围,仿佛春天的气息从四壁间溢出。

诗人通过“遮眼图书聊度日”表达了在熙熙堂中,读书成为日常消遣,足以打发时光,体现了主人的学识与雅趣。接着,“放情丝竹最关身”则揭示了音乐对于主人来说是心灵的寄托,能带来极大的愉悦和放松。

“年来冯脱乌皮几”一句,可能是指主人在闲暇时,随意地坐在乌皮几上,流露出一种随性的生活态度。而“客去时乾漉酒巾”则暗示了主人好客,即使客人离去,也留下欢聚的痕迹,酒巾尚湿,可见其热情。

最后两句“卜筑城中移榜就,休心便作广陵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选择在城市中过着简静生活的羡慕,以及对友人悠然自得心境的赞美,希望他能像广陵人那样,享受生活的宁静与自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熙熙堂的环境与主人的生活情趣,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态度和对学问艺术的热爱。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题南康太守宅五老亭

五老高闲不入城,开轩肯就史君迎。

坐中莫著闲宾客,物外新成六弟兄。

云气飘浮衣袂举,泉流洒落佩环声。

岌然终日俱无语,静寿相看意自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徐正权秀才城西溪亭

竹林分径水通渠,真与幽人作隐居。

溪上路穷惟画舫,城中客至有罾鱼。

东来只为林泉好,野外从教簿领疏。

不识徂徕石夫子,兼因女婿觅遗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题都昌清隐禅院

北风江上落潮痕,恨不乘舟便到门。

楼观飞翔山断际,松筠阴翳水来源。

升堂猿鸟晨窥坐,乞食帆樯莫绕村。

谁道溪岩许深处,一番行草认元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题郾城彼岸寺二首(其一)文殊院古柏

曾看大柏孔明祠,行尽天涯未见之。

此树便当称子行,他山只可作孙枝。

栋梁知是谁家用,舟楫唯应海水宜。

日莫飞鸦集无数,青田老鹤未曾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