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阎仲甫郎中病起二首(其二)

脱略轩裳陶隐居,肘书百卷事宁躯。

茯苓日长东山涩,早晚柴车命仆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翻译

陶渊明不拘小节,过着隐居生活,满腹经纶只为保身安宁。
每天研读茯苓书籍,期待时日渐长能摆脱俗世纷扰,早晚希望能乘着柴车,让仆人驾车离去。

注释

脱略:不拘小节。
轩裳:华丽的衣裳,这里指世俗生活。
陶隐居:陶渊明,古代隐士。
肘书:袖珍书籍,藏在肘后以随时阅读。
事宁躯:保身安宁。
茯苓:一种药材,也象征隐居生活。
日长:时间慢慢过去。
东山涩:暗指隐居生活的清苦或对官场的厌倦。
早晚:早晚有一天。
柴车:简陋的木制车。
命仆夫:命令仆人驾车,意欲离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次韵阎仲甫郎中病起二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人以陶渊明为榜样,描绘了一位超脱世俗、专注于读书修身的人物形象。"脱略轩裳"表达了主人公不拘小节,抛弃官场俗务的态度,如同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肘书百卷事宁躯"则强调了他通过阅读大量书籍来充实自我,视学问为生活的重心,而非追求物质享受。

"茯苓日长东山涩"运用了象征手法,可能暗示着主人公的生活日渐平淡,但内心世界却在不断丰富和深化。"早晚柴车命仆夫"则预示着主人公可能会选择回归自然,乘坐简陋的柴车,让仆人驾车,过上更加简朴的生活,这与陶渊明的田园理想相契合。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追求的执着,同时也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淡然态度。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提刑毅甫送茶

炰羔煮饼渐宜秦,愁绝江南一味真。

健步远梅安用插,鹧鸪金盏有馀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江心望彭泽作

青山缺处大江奔,江口山颜见县门。

一世定无纡辔处,故应来此著琴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自画山水留春堂大屏题其上

胸中正可吞云梦,盏里何妨对圣贤。

有意清秋入衡霍,为君无尽写江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自画山水寄正受题其上

虎观它年青汗手,白头田亩未能闲。

自嫌麦陇无佳思,戏作南斋百里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