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八日新热寄仇池

细莎为屦如编须,轻葛为服如剪莩。

寒泉洒屋朝露濡,霜簟可荐机可扶。

风鸣牖间如吹竽,此虽有暑宜亦无。

庭前峻山槎之馀,盆中养鳅大如鱼。

荻生抱甲未见肤,蔓起上屋将悬壶。

麦苗高齐可藏乌,此虽非野仅亦如。

兄居溪堂南山趺,濯足溪水惊雁凫。

澄潭百丈清无淤,将往思我立踟蹰。

东轩鄙陋何足居,欲行不行系辕驹。

形式: 古风

翻译

细草编织成履如须,轻葛裁衣如剪薄纸。
清晨寒泉洒落屋檐,露水润湿竹席和织机。
风吹窗户像吹奏笙竽,虽炎热却也宜人。
庭院前山势陡峭,盆中养的泥鳅大如鱼。
荻草包裹着甲壳未见真身,藤蔓攀屋犹如悬挂酒壶。
麦苗长势齐整能藏小鸟,这里虽非野外却也有野趣。
兄长居住溪边堂屋,脚泡溪水令雁鹅受惊。
清澈潭水深达百丈无杂物,想去探望他我犹豫不决。
东窗简陋怎能久居,出行又因马匹系在车辕。

注释

细莎:细草。
屦:鞋子。
编须:编织成须状。
轻葛:轻薄的葛布。
服:衣服。
剪莩:像剪开的薄纸。
寒泉:清晨冷泉水。
霜簟:竹席。
机:织机。
风鸣牖间:风吹窗户。
竽:古代乐器。
峻山:陡峭的山。
槎:树木交错。
抱甲:包裹甲壳。
肤:外皮。
蔓起:藤蔓生长。
麦苗高齐:麦苗茂盛。
乌:鸟儿。
溪堂:溪边的堂屋。
趺:盘腿而坐。
澄潭:清澈的潭水。
踟蹰:犹豫不决。
东轩:东窗。
鄙陋:简陋。
系辕驹:系住驾车的马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清晨的清凉景象和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用细莎编织的鞋子和轻薄的葛布衣物,暗示了生活的简朴与舒适。泉水洒落屋檐,朝露润湿,凉意袭人,竹席和织机都显得格外宜人。窗外风吹过,仿佛乐师吹奏,尽管暑气未消,却也带给人一丝清凉。

庭院中的景致独特,峻山如槎,盆中养的大如鱼的鳅鳝,以及新生的荻草和蔓藤,展现出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麦苗长势良好,足以遮蔽鸟儿,虽非野外,却也有野趣。诗人遥想友人仇池居住的溪堂,他坐在南山脚下,溪水洗涤着他的足部,连雁鹅也为之惊动。

诗人站在澄澈百丈的潭边,心中思绪万千,想要前往拜访友人,却又因车马被羁绊而犹豫不决。最后,他感叹东轩简陋,表达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归家的渴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夏日的清新与诗人对友情的深深挂念。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外孙文九伏中入村晒麦

春田不雨忧无麦,入囷得半犹足食。

伏中一晒不可缓,旱田苍耳犹难得。

人言春旱夏当潦,入伏未保天日好。

老农经事言不虚,防风防雨如防盗。

外孙读书旧有功,五言七字传祖风。

旋投诗笔到田舍,知我老来馋且慵。

秋田正急车难起,汗滴肩赪愧邻里。

磨声细转雪花飞,举家百口磨牙齿。

食前方丈我所无,烝饼十字或有诸。

孙归何用慰勤苦,烹鸡亦有烝胡卢。

形式: 古风

正旦夜梦李士宁过我谈说神怪久之草草为具仍以一小诗赠之

先生惠然肯见客,旋买鸡豚旋烹炙。

人间饮食未须嫌,归去蓬壶却无吃。

形式: 七言绝句

用林侄韵赋雪

密雪来何晚,穷冬候欲差。

投空落细米,布地净平沙。

缭绕飞相著,重仍积暗加。

雨微花破碎,风细脚倾斜。

次第来如掺,冥濛堕不哗。

燖鹅吹劲鞴,秀苇拂轻耞。

画字飘还没,团毬暖旋窊。

出盐东海若,鍊石古皇娲。

翻簸腾归骑,纷飘集晚鸦。

庭梅辨红萼,垄麦覆黄芽。

拨砌求新药,寻踪射伏䴥。

埋楼平尽脊,集树短留槎。

乱下曾何择,平铺欲尽遮。

欺贫寒入褐,恼客重添车。

积素聊成烛,烹甘强试茶。

病僧添晓钵,老令放晨衙。

融液曾何有,鲜明竟不奢。

积多还避井,化早发从畬。

溜滴檐垂箸,行观径转蛇。

谁能相就醉,都市酒容赊。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白须

少年不办求良药,老病无疑生白须。

下种已迟空怅望,无心犹幸省工夫。

虚明对面谁知我,宠辱当前莫问渠。

自顷闭门今十载,此生毕竟得如愚。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