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须

少年不办求良药,老病无疑生白须。

下种已迟空怅望,无心犹幸省工夫。

虚明对面谁知我,宠辱当前莫问渠。

自顷闭门今十载,此生毕竟得如愚。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年轻时未能寻求良药,老年疾病必定生长白发。
虽然播种已晚只能空自期盼,但庆幸无需花费太多精力。
面对虚无明亮,无人知我内心,荣辱当前,不必询问他人。
自从关闭房门已十年,这一生终究还是像愚者般度过。

注释

少年:年轻的时期。
良药:能治疗疾病的珍贵药物。
老病:年老的疾病。
白须:白色的胡须,象征衰老。
下种:播种。
空怅望:徒然地盼望。
省工夫:节省精力。
虚明:空虚而明亮,可能指心灵的空灵。
知我:理解我。
宠辱:荣耀与耻辱。
渠:他。
闭门:闭门不出。
十载:十年。
如愚:如同愚者,谦虚或自嘲的说法。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白须》,主要表达了诗人对青春不再和年老体衰的感慨。首句“少年不办求良药”揭示了诗人年轻时未能及时保养身体,暗示了对过去疏忽健康的遗憾。第二句“老病无疑生白须”直接描述了现在的衰老状态,白须的出现预示着岁月无情。

接下来,“下种已迟空怅望”比喻人生如种植,时机已过只能徒然叹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人庆幸自己虽然年老,但还能省悟到过去的错误,这体现了他的自我反省。“虚明对面谁知我”表达了一种孤独感,即使有人在眼前,也可能无法真正理解诗人的心境。

“宠辱当前莫问渠”告诫自己面对荣辱应保持淡然,不问他人是非,体现了诗人的超脱态度。最后两句“自顷闭门今十载,此生毕竟得如愚”总结了诗人近十年的隐居生活,虽然看似愚拙,却也反映了他对世事的淡泊和内心的平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白须为线索,展现了诗人从青春到老年的生命历程,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白须

中岁谬学道,白须何由生。

故人指我笑,闻道未能行。

我笑谢故人,唯唯亦否否。

老聃古道师,白发生而有。

佛告波斯匿,汝有不白存。

亭中掌亭人,何尝随客奔。

客去不用留,主在亭不毁。

墁墙支折栋,在我不在尔。

道成款玉晨,跪乞五色丸。

肝心化黄金,齿发何足言。

形式: 古风

石苍舒醉墨堂

石君得书法,弄笔岁月久。

经营妙在心,舒卷功随手。

惟兹逸群气,扶驾须斗酒。

作堂名醉墨,挥洒动墙牖。

安得浊酒池,淋漓看濡首。

但取继张君,莫顾颠名丑。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示资福谕老

幽居百无营,孤坐若假寐。

根尘两相接,逆流就一意。

意念纷无端,中止不及地。

寂然了无觉,乃造真实际。

百川入沧溟,众水皆一味。

止为潭渊深,动作涛澜起。

动止初何心,乃遇适然耳。

吾心未尝劳,万物将自理。

形式: 古风

立冬闻雷

阳淫不收敛,半岁苦常燠。

禾黍饲蝗螟,粳稻委平陆。

民饥强扶耒,秋晚麦当宿。

闵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缩。

荟蔚山朝隮,滂沱雨翻渎。

经旬势益暴,方冬岁愈蹙。

半夜发春雷,中天转车毂。

老夫睡不寐,稚子起惊哭。

平明视中庭,松菊半摧秃。

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

薪槱不出市,晨炊午未熟。

首种不入土,春饷难满腹。

书生信古语,洪范有遗牍。

时无中垒君,此意谁当告。

形式: 古风 押[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