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偈.报冤行

僧婴王难,情观可丑。夙业纯熟,所以甘受。

受尽还无,何丑之有。转重还轻,佛恩弥厚。

形式: 偈颂 押[有]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德洪所作的《四偈·报冤行》中的一节。诗中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佛教中关于因果报应和慈悲为怀的核心思想。

首句“僧婴王难,情观可丑”描绘了一个僧人在面对世间苦难时,以慈悲之心看待一切,不以情感偏见去评判,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高尚情操。接着,“夙业纯熟,所以甘受”指出,这些苦难源于过去的业力积累,因此,接受它们是自然的结果,体现了佛教中的因果律思想。

“受尽还无,何丑之有”进一步阐述,无论遭受多大的苦难,最终都会过去,不会留下任何实质性的丑恶。这表明了佛教对生命短暂和变化无常的理解,以及对苦难最终消逝的乐观态度。

最后,“转重还轻,佛恩弥厚”则表达了通过修行和慈悲,即使面对沉重的苦难,也能转化为轻盈的解脱,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佛法的深厚恩泽。这不仅是对个人修行成果的肯定,也是对佛法力量的颂扬。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佛教对于人生苦难、因果循环和慈悲救赎的哲学思考,展现了佛教智慧在面对生活挑战时的积极态度和深远影响。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四偈.称法行

本无贪瞋,我持戒忍。食不过中,手不操楯。

风必顿息,而浪渐尽。离微细念,方名见性。

形式: 偈颂

十二时偈

吾活计,无可观。但日日,长一般。夜半子,困如死。

被虱咬,动脚指。鸡鸣丑,粥鱼吼。忙繫裙,寻袜纽。

平旦寅,忽欠伸。两眉棱,重千斤。日出卯,自搅炒。

眼诵经,口相拗。食时辰,齿生津。输肚皮,亏口唇。

禺中巳,眼前事。看见亲,说不似。日南午,衣自补。

忽穿针,全体露。日昳未,方破睡。洗开面,摸着鼻。

晡时申,最天真。顺便喜,逆便瞋。日入酉,壁挂口。

镜中空,日中斗。黄昏戍,作用密。眼开阖,乌崒律。

人定亥,说便会。法身眠,无被盖。坐成丛,行作队。

活鱍鱍,无障碍。若动着,赤肉艾。

本无一事可营为,大家相聚吃茎菜。

形式: 偈颂

偈四首(其一)

举手炷香,而供养佛。其心自知,应念获福。

举手操刀,恣行杀戮。其心自知,死入地狱。

或杀或供,一手之功。云何业报,罪福不同。

皆自横计,有如是事。是故从来,枉沈生死。

雷长芭蕉,铁转磁石。俱无作者,而有是力。

心不取境,境亦自寂。故如来藏,不许有识。

形式: 偈颂

偈四首(其二)

天下心知不可藏,纷纷嗅迹但寻香。

端能百尺竿头步,始见林梢挂角羊。

形式: 偈颂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