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猿啼不窥窗,牛驯常露地。
伏虎与降龙,此理元无二。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女词人方凤所作,名为《杂咏十首·其八》。这四句话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达观自然的生活状态。
“猿啼不窥窗”表面上看似描写猿猴不再好奇地探视窗外,但深层次意思是诗人自己已经达到一种心境,无需过多关注外界纷扰。
“牛驯常露地”则形象地展示了一幅和谐的农耕景象,牛在田间安静劳作,显得平实而自在。
接下来的两句,“伏虎与降龙,此理元无二”,用了伏虎(即控制住凶猛的老虎)和降龙(即驯服的神龙)的比喻,表达了一种道理,即万物皆有其本性,但在大自然面前,所有生灵都应平等相待,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生命态度的思考,流露出诗人对于返璞归真的向往,以及对宇宙间万物平等、和谐共生的深刻认识。
不详
一名景山。宋末恩授容州文学,入元不仕。善为古今诗,不缘雕琢,体裁纯密,自成一家。有《存雅堂稿》等
小哉蛮触战,鄙甚蛙黾怒。
达人能大观,本以和平故。
蜂房开户牖,蚁穴有官守。
究竟物皆然,梦幻君知否。
竹杖芒鞋去未能,鞅尘十丈苦相仍。
去来今了三生事,输尔寒岩宴坐僧。
尘埃隔处地天宽,选胜携觞且笑欢。
不惜逍遥投杖屐,何妨磅礴解衣冠。
晴馀岚重雨犹落,秋老天高酒易寒。
世事悠悠双眼外,与君飞瀑醉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