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二十五首(其十八)

江湖有潜鳞,颇厌沮泽陋。

朅来游沧溟,矫首观宇宙。

是时三神山,忽陨巨鳌首。

奔波走仙圣,龙蜃纷格斗。

重渊沸日月,万类错昏昼。

掉尾归去来,莲巢以为友。

形式: 古风

翻译

江海中隐藏着蛟龙,它们厌倦了沼泽的狭小。
它们来到广阔的东海,抬头仰望无垠的天地。
这时,传说中的三座神山,巨大的海龟龙头突然坠落。
仙人和神圣纷纷逃窜,龙和蜃兽激烈争斗。
深海翻腾,日月星辰仿佛在其中沸腾,昼夜混淆。
最后,它们甩尾离去,以莲花为家,结为朋友。

注释

潜鳞:隐藏的蛟龙。
沮泽:沼泽。
朅来:离去或到来。
沧溟:东海。
矫首:抬头。
宇宙:天地。
三神山: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
巨鳌:大龟。
龙蜃:龙和蜃。
格斗:争斗。
重渊:深渊。
沸日月:日月在其中沸腾。
掉尾:甩尾离去。
莲巢:莲花巢穴。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张耒创作的《感遇》系列中的第十八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人情怀的抒发。

"江湖有潜鳞,颇厌沮泽陋" 这两句通过比喻手法,将江湖中的鱼类比作潜在的英雄,而自己则表现出对于平庸生活的不满和厌倦。这里的“潜鳞”暗指隐逸之士,“沮泽陋”象征着世俗的污浊。

"朅来游沧溟,矫首观宇宙" 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远离尘嚣,去往广阔天地中探索更高远的境界。这里的“朅来”表明诗人已经准备好要出发,“沧溟”是古代对北方大海之称,而“矫首观宇宙”则展现了诗人仰望星空,追求广阔无垠知识和精神世界的愿景。

"是时三神山,忽陨巨鳌首"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奇特的自然景象,其中“三神山”可能指的是某一特定的神秘之地,而“巨鳌首”则让人联想到海中涌现的巨大海兽,这里的意象丰富,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自然力量的感受。

"奔波走仙圣,龙蜃纷格斗" 这两句通过神话中的生物形象,如龙和蜃(一种传说中的水怪),来描绘了一种动态且充满冲突的宇宙场景。这里的“奔波”、“走仙圣”、“纷格斗”都在强调一种超乎寻常、激荡汹涌的情境。

"重渊沸日月,万类错昏昼" 诗人通过对自然界日夜交替和万物生长的描绘,表达了时间流逝和宇宙万象的感慨。这里的“重渊”指的是深邃无尽的海洋,“沸日月”则形容日月运行不息,而“万类错昏昼”则是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与现象交织、光明与黑暗交替的生动写照。

"掉尾归去来,莲巢以为友"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在经历了种种奇遇和感慨之后,最终选择回归平淡生活,并且以莲花为友。这既反映出诗人的超脱世俗,也体现了一种对自然之美的独特领悟和情感寄托。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构思,展现了诗人对于宇宙、自然以及个人生命境界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感遇二十五首(其十七)

周王仗黄钺,自谓将天威。

孤竹两君子,采薇旁笑之。

岂徒惊世俗,趋死乃如归。

周衰楚蒙吏,快辩多文词。

高言毁二子,至与盗蹠齐。

夷齐固齐圣,于道岂无知。

轻身立世教,争夺尚如斯。

形式: 古风

感遇二十五首(其十六)

林居屏百患,覃思观幽遐。

炎黄已芜没,末路多玼瑕。

私智互驰骋,短长迭矜夸。

更相为祸福,胜负时纷拿。

超然赤松子,高笑在云霞。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感遇二十五首(其十五)

衅隙不在大,巫臣图夏姬。

百端终困楚,吴子会黄池。

怨有大于此,居高易逢危。

何言戒困兽,无易箦中尸。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感遇二十五首(其十四)

穰侯抵关中,颇畏诸侯客。

搜车计已迟,终困范公策。

庸夫吝富贵,百计私自惜。

势移祸败至,智巧竟何益。

至公览英俊,苴补乃无隙。

请看桑林饿,亦脱赵子厄。

形式: 古风 押[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