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往事何堪说。念人生、消磨寒暑,漫营裘葛。少日功名频看镜,绿鬓鬅鬙未雪。渐老矣、愁生华发。国耻家仇何年报,痛伤神、遥望鬓河月。悲愤积,付湘瑟。

人生未可随时别。守忠诚、不替天意,自能符合。误国诸人今何在,回首怨深次骨。叹南北、久成。中夜闻鸡狂起舞,袖青蛇、戛击光磨铁。三太息,眦空裂。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翻译

往事不再回首。人这一辈子,过的时间无非是春夏秋冬,所求无非是温饱和睡得地方。那时心忧家国,便蹉跎了岁月,于是对镜频繁,满头乌发油黑,唯恐年华早逝,致使壮志不酬。虽然才刚刚跨入渐老的年龄,却因为愁而早生了华发。国耻家仇何时才能报呀?遥望北国鬓山河月,不觉令人黯然神伤。
人生的正确志向,不应随时更改,别趋蹊径。只有忠诚于国家的思想和行为,才是不韪天意、顺应民情、自心坦荡的。那些误国的贼人现在又在哪里,现在想来心中仍是愤恨难平。南北分裂,怕是要长久的隔绝了。夜半闻鸡起舞,苦练武艺只愿报效国家。想到这个愿望遥遥无期,只能哀叹连连,怨满肠。

注释

何堪:岂可;哪里能。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可。
裘葛:裘,冬衣;葛,夏衣。
泛指四时衣服。
营:谋求。
绿鬓:乌黑而有光泽的鬓发。
形容年轻美貌。
鬅鬙:头发散乱貌。
戛击:敲击。
太息:出声叹气。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词人刘学箕的《贺新郎》,从内容来看,诗中充满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对现实状况的不满与愤慨。

"往事何堪说。念人生、消磨寒暑,漫营裘葛。少日功名频看镜,绿鬓鬅鬙未雪。渐老矣、愁生华发。"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无限留恋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往事何堪说"一语含糊,其实是因为往昔情深,难以启齿。接下来的"念人生、消磨寒暑,漫营裘葛"则描绘了时光流逝的景象,"少日功名频看镜,绿鬓鬅鬙未雪"中,诗人自喻为少壮不努力,直到头发斑白仍无所成。

"渐老矣、愁生华发。国耻家雠何年报,痛伤神、遥望关河月。悲愤积,付湘瑟。人生未可随时别。守忠诚、不替天意,自能符合。误国诸人今何在,回首怨深次骨。叹南北、久成离绝。" 这部分内容转向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的忠诚立场。诗人感慨国耻未报,家门不幸,内心充满悲愤,将这些情绪寄托于乐器之音(湘瑟)。强调人生不可轻易放弃,应当坚守忠诚,不必替天行道,自有符合自然规律的一日。同时,对那些误国的人现在何方,诗人心中积怨极深,对南北分立的局面也感到无奈。

"中夜闻鸡狂起舞,袖青蛇、戛击光磨铁。三太息,眦空裂。" 最后几句则是对未来的一种决绝和准备。诗人在半夜听到鸡鸣声,便如同被激发的热血般地跳起舞来,用衣袖裹住青蛇(可能指的是剑或兵器),以示决心戛击敌人的光芒,磨练铁甲以待战事。这"三太息"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叹息,而"眦空裂"则是对眼前现实和未来渴望突破的强烈愿景。

整首词通过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现实忧虑的抒发,以及对未来的决心与渴望,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204)

刘学箕(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

  • 字:习之
  • 籍贯: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

相关古诗词

松江哨遍

木叶尽凋,湖色接天,雪月明江水。

凌万顷、一苇纵所之。若凭虚驭风仙子。

听洞箫、绵延不绝如缕,馀音袅袅游丝曳。

乃举酒赋诗,玉鳞霜蟹,是中风味偏美。

任满头堆絮雪花飞。更月澹篷窗冻云垂。

山郁苍苍,桥卧沈沈,夜鹊惊起。噫。倚兰桨兮。

我今恍惚遗身世。渔樵甘放浪,蜉蝣然、寄天地。

叹富贵何时。功名浪语。人生寓乐虽情尔。

知逝者如斯。盈虚如彼,则知变者如是。

且物生宇宙各有司。非已有纤毫莫得之。

委吾心、耳目所寄。

用之而不竭,取则不吾禁,自色自声,本非有意。

望东来孤鹤缟其衣。快乘之、从此仙矣。

形式: 词牌: 哨遍

恋绣衾.闺怨

柳絮风翻高下飞。雨笼晴、香径尚泥。

女伴笑、踏青好,凤钗偏、花压鬓垂。

乱莺双燕春情绪,搅愁心、欲诉向谁。

人问道、因谁瘦,捻青梅、闲敛黛眉。

形式: 词牌: 恋绣衾

桃源忆故人

暮霞散绮西溪浦。天上晴云开絮。清绝梅花几树。

恼乱春愁处。小桥流水人来去。沙岸浴鸥飞鹭。

谁画江南好处。著我闲巾屦。

形式: 词牌: 桃源忆故人

浣溪沙.送连景昭归三山

来日江头柳带香。去时篱下菊花黄。

人生离别几凄凉。

拂面红尘飞冉冉,背人白日去堂堂。

尺书休负雁南翔。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