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碧池侍宴应制得出水槎

彼木生何代,为槎复几年。

欲乘银汉曲,先泛玉池边。

拥溜根横岸,沈波影倒悬。

无劳问蜀客,此处即高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那树木生长在哪个时代,作为舟筏又经过了多少年。
想要乘着银河的弯曲,先要在玉池边游荡一番。
树根紧贴水流,横卧在岸边,水中倒映出沉静的波影。
无需询问蜀地的来客,这里就是接近天空的地方。

注释

彼木:那棵树。
生:生长。
何代:哪个时代。
为槎:作为舟筏。
复:又。
年:年份。
欲:想要。
乘:乘坐。
银汉:银河。
曲:弯曲。
先:首先。
泛:漂浮。
玉池:玉制的池塘。
拥溜:紧贴水流。
根:树根。
横岸:横卧在岸边。
沈波:沉静的波浪。
影:影子。
倒悬:倒映。
无劳:无需。
问:询问。
蜀客:蜀地的来客。
此处:这里。
即:就是。
高天:接近天空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充满了超脱世俗的仙境之美。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妙描写,表达了自己追求超凡脱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审美情趣。

"彼木生何代,为槎复几年。" 这两句以问询的口气,探寻那池边古木的年龄及其成为槎(即水上漂浮物)的历程,既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深刻观察的能力,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一种淡然。

"欲乘银汉曲,先泛玉池边。" 银汉指的是夜空中的月亮,这里化用为“水”意象,将月光下的水面比作仙境之路,而“玉池”则是诗人心目中清澈如玉的理想水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乘着这股仙气,先在玉池边泛舟,体现出一种超凡脱俗、向往天界的情怀。

"拥溜根横岸,沈波影倒悬。"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水面上的景象:树木的枝条随着水流摇曳,水下的波纹映照在岸边,如同倒挂的画卷。这是对自然之美的一种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动态美和静态美的双重把握。

"无劳问蜀客,此处即高天。" 最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不需要向蜀地(四川一带)的旅者询问,因为在诗人心中,这个地方已经是高耸入云的仙境。这不仅是对景物的一种超然,也体现了诗人内心对于理想世界的追求与向往。

总体而言,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将池边之旅描绘成一幅超脱尘世、接近仙境的画卷。

收录诗词(10)

武三思(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奉和过梁王宅即目应制

岩居多水石,野宅满风烟。

本谓开三径,俄欣降九天。

穿林移步辇,拂岸转行旃。

凤竹初垂箨,龟河未吐莲。

愿持山作寿,恒用劫为年。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奉和春日游龙门应制

凤架临香地,龙舆上翠微。

星宫含雨气,月殿抱春辉。

碧涧长虹下,雕梁早燕归。

云疑浮宝盖,石似拂天衣。

露草侵阶长,风花绕席飞。

日斜宸赏洽,清吹入重闱。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奉和宴小山池赋得溪字应制

年光开碧沼,云色敛青溪。

冻解鱼方戏,风暄鸟欲啼。

岩泉飞野鹤,石镜舞山鸡。

柳发龙鳞出,松新麈尾齐。

九韶从此验,三月定应迷。

形式: 排律 押[齐]韵

秋日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

妙域三时殿,香岩七宝宫。

金绳先界道,玉柄即谈空。

喻筏知何极,传灯竟不穷。

弥天高义远,初地胜因通。

理诣归一处,心行不二中。

有无双惑遣,真俗两缘同。

摘叶疑焚翠,投花若散红。

网珠遥映日,檐铎近吟风。

定沼寒光素,禅枝暝色葱。

愿随方便力,长冀释尘笼。

形式: 排律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