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谢中舍二首(其一)

滁南幽谷抱山斜,我凿清泉子种花。

故事已传遗老说,世人今作画图誇。

金闺引籍子方壮,白发盈簪我可嗟。

试问弦歌为县政,何知樽俎乐无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滁州南边的幽深山谷环绕着山势蜿蜒,我亲手挖掘泉水,又在那里种植了花朵。
关于这里的美丽传说,老一辈的人已经讲述,如今世人更是以画作来赞美。
年轻时我曾才华横溢,满头黑发如丝,但现在却感叹自己已白发丛生。
试问这地方的治理之道,是否仅靠弦歌教化?谁能料到,这里的酒宴欢乐无尽。

注释

滁南:指滁州南部。
幽谷:深而隐蔽的山谷。
抱山斜:山谷环抱着山势倾斜的样子。
凿:挖掘。
清泉:清澈的泉水。
子:我。
故事:传说。
遗老:年长的老者。
说:讲述。
画图:绘画。
金闺:古代对士人的尊称,此处指有才华的人。
引籍:引荐入仕。
子方壮:正当壮年。
白发盈簪:形容头发很多,簪子都插不下了。
我可嗟:我感到悲哀。
弦歌:弦乐器和歌唱,代指教育。
为县政:作为地方治理的方式。
何知:哪里知道。
樽俎:古代盛酒肉的器具,泛指宴席。
无涯:无穷无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送谢中舍二首(其一)》中的第一首。诗中,诗人描述了滁州南边山谷的幽静景色,泉水清澈,自己亲手凿泉并种植花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雅致的氛围。诗人提到此处的故事已经由老一辈人传承,现在也被世人以画作的形式赞美。

接着,诗人感慨时光流转,自己的青春已逝,白发生簪,不禁发出哀叹。最后,诗人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谢中舍任职地方政务的期待,询问他如何在繁忙的公务之余,还能享受音乐和美酒带来的乐趣。

整首诗通过描绘景物和自身的感慨,既展现了山水之美,也寄寓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勉励,体现了欧阳修诗歌的深沉与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送道州张职方

桂籍青衫忆共游,怜君华发始为州。

身行南雁不到处,山与北人相对愁。

莫为高才轻远俗,当令遗老识贤侯。

三年解组来归日,吾已先耕颍水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楚建中颍州法曹

冠盖盛西京,当年相府荣。

曾陪鹿鸣宴,遍识洛阳生。

共叹长沙谪,空存许劭评。

堪嗟桃李树,何日见阴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窦秀才

晴原高下细如鳞,树转城回路欲分。

望月西楼人共远,跃鞍南陌草初薰。

短亭山翠偏多叠,送目鸿惊不及群。

一驿赋成应援笔,好凭飞翼寄归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送廖八下第归衡山

曾作关中客,尝窥百二疆。

自言秦陇水,能断楚人肠。

失意倦京国,羁愁成鬓霜。

何如伴征雁,日日向衡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