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溪杂咏(其五)

老衲时耕稼,为居近给园。

茅茨十亩地,烟火数家村。

野饭炊晨熟,溪舂入夜喧。

寻常牧牛去,应不犯苗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日常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诗中以“老衲时耕稼”开篇,点明了僧人不仅修禅悟道,还亲自参与农耕劳作,体现了佛教中“农禅并重”的精神。接着,“为居近给园”,提到僧人居住的地方靠近佛陀修行的给孤独园,暗含着对佛祖教诲的亲近与传承。

“茅茨十亩地,烟火数家村”两句,通过简朴的茅屋和周围零散的村落,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场景。这样的环境不仅适合僧人修身养性,也让人感受到一种与世无争的宁静之美。

“野饭炊晨熟,溪舂入夜喧”描绘了僧人日常生活中的两个片段:清晨,炊烟升起,象征着新一天的开始;夜晚,溪边的舂米声此起彼伏,展现了一种忙碌而有序的生活节奏。这两句通过对比晨昏,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生活的常态。

最后,“寻常牧牛去,应不犯苗根”一句,以牧牛为喻,表达了僧人行事谨慎、尊重自然的态度。在牧牛的过程中,僧人不会随意践踏田间的作物,体现出对土地和生命的敬畏之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僧人简单而充实的生活状态,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精神境界。

收录诗词(25)

释通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咏史

楚国有和璧,秦王欲得之。

偿以十五城,君臣徒自欺。

壮哉蔺相如,奉使无游移。

一介西入秦,怒发且裂眦。

完璧竟先归,嬴政空尔为。

屈身避廉颇,状若非男儿。

智勇何其全,英风千载垂。

形式: 古风

挽湛然社兄

忆尔同游日,清风动给园。

应机皆有作,离幻竟无言。

双树啼寒鸟,空山闻夜猿。

寥寥千古意,此际不堪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曹溪杂咏(其一)

颇适庄生乐,逍遥自不同。

独醒诸梦远,多病万缘空。

戏舞沙边鹤,徐来水面风。

何人将紫竹,吹弄月明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曹溪杂咏(其二)

急雨涨溪流,晚晴山更幽。

渚清喧饮鹿,风过起眠鸥。

响入千岩应,波腾众壑浮。

月明烟水外,深夜有渔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