磻溪石

墨突不暇黔,孔席未尝煖。

安知渭上叟,跪石留双骭。

一朝婴世故,辛苦平多难。

亦欲就安眠,旅人讥客懒。

形式: 古风

翻译

事务繁忙无暇顾及,连孔子的席位也未曾温暖。
又怎能理解渭水老翁,他跪在石头上只留下双膝。
一旦遭遇世间纷扰,经历无数艰辛才平息灾难。
他也想得到安宁,却遭到旅行者嘲笑,说我懒散不愿前行。

注释

墨突:形容事务繁多,忙碌。
暇:空闲。
黔:古代贵州的别称,这里泛指偏远地区。
孔席未尝煖:孔子的学问和道德还未得到普及。
渭上叟:渭水边的老者。
跪石:形容老者姿态虔诚。
双骭:膝盖,古人常以双膝着地表示敬意或虔诚。
婴:遭遇,陷入。
世故:世俗的事务和变故。
辛苦:艰难困苦。
平:平息,解决。
安眠:安逸的睡眠。
讥:嘲笑。
客懒:客人懒散,此处可能指不愿努力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从内容来看,诗人描绘了自己在旅途中的艰辛和劳累,以及对安逸生活的向往。

“墨突不暇黔,孔席未尝煖。”表达的是旅途中连基本的休息都无法得到,书桌上的墨还没来得及干,坐的地方也没有时间暖和起来。这里通过对物品状态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急促与不安。

“安知渭上叟,跪石留双骭。”则是说在外奔波的自己如何能知道渭水之滨有老翁在洗衣,而自己却连站立的时间都没有,只得跪在石头上,就连脚后跟也要贴在石头上了。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旅途中的辛苦和劳累。

“一朝婴世故,辛苦平多难。”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长时间以来所承受的种种艰难困苦以及无奈的心情。"一朝"指的是转瞬之间,而"婴世故"则是说回到久违的家园。这里蕴含着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亦欲就安眠,旅人讥客懒。”诗人在最后表达了自己渴望安然入睡的愿望,但却又担心外界会视他为懒惰。这不仅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景象刻画,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艰辛劳累以及对于平静生活的深切向往。同时,它也透露出苏轼对社会评价的无奈与挑战,以及他坚守自我、追求心灵自由的态度。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石鼻城

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其一)北亭

谁人筑短墙,横绝拥吾堂。

不作新亭槛,幽花为谁香。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阳]韵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其二)横池

明月入我池,皎皎铺纻缟。何日变成缁?

《太玄》吾懒草。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皓]韵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其三)短桥

谁能铺白簟,永日卧朱桥。

树影栏边转,波光版底摇。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