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其二)

明波影千柳,绀屋朝万荷。

物新感节移,意定觉景多。

游鱼聚亭影,镜面散微涡。

江湖岂在远,所欠雨一蓑。

忽看带箭禽,三叹无奈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翻译

明亮的波光映照着千条柳树,深青色的房屋朝向万片荷花。
万物更新,感受到时节的变换,心境安定,觉得景色丰富多样。
游动的鱼儿聚集在亭子的倒影中,水面如镜,泛起微微涟漪。
那遥远的江湖其实并不遥远,只是缺少的是一蓑风雨的陪伴。
忽然看见带着箭矢的飞鸟,不禁连连叹息,无能为力。

注释

明波:明亮的波光。
绀屋:深青色的房屋。
节移:时节的变换。
景多:景色丰富。
微涡:微微涟漪。
江湖:泛指广阔的水域。
雨一蓑:一蓑风雨,形容风雨无阻。
带箭禽:带着箭矢的飞鸟。
三叹:连续三次叹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的生动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池塘中的自然之美。"明波影千柳"写出了阳光照耀下,清澈的水面映照着成千上万的柳树倒影,画面宁静而富有生机。"绀屋朝万荷"则描绘了屋檐下的荷花在朝阳中盛开,色彩鲜明,充满活力。

"物新感节移"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敏感,感受到夏天的到来带来了新的气息。"意定觉景多"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平静,欣赏到夏日景色的丰富多样。"游鱼聚亭影,镜面散微涡"通过游鱼和水面的微小涟漪,进一步渲染出池塘的动态美。

最后两句"江湖岂在远,所欠雨一蓑"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江湖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对雨的期盼,仿佛一蓑烟雨能带来更多的诗意与自由。"忽看带箭禽,三叹无奈何"则以看到被射中的鸟儿引发感慨,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夏日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出宋代文人对生活和自然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其一)

微官有阀阅,三赋池上诗。

林密知夏深,仰看天离离。

官忙负远兴,觞至及良时。

荷气夜来雨,百鸟清昼迟。

微风不动蘋,坐看水色移。

门前争夺场,取欢不偿悲。

欲归未得去,日暮多黄鹂。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夏夜

幽窗报夕霁,微月在屋橑。

手中白羽扇,共此夜寥寥。

六月天正碧,三更树微摇。

缅怀山中景,兹夕感路遥。

长啸送行云,可望不可招。

夜阑林光发,白露濡青条。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夏雨

三伏过几日,坐数令人瘿。

片云忽西行,庭树生光景。

须臾万银竹,壮观发异境。

天公终老手,一笑破日永。

龙公勿惮烦,事了亦俄顷。

修竹恬变化,依然半窗影。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晓发叶城

竹舆开两牖,秋色为横分。

左送廉纤月,右揖离披云。

诗情满行色,何地著世纷。

欲语王县令,三叫不能闻。

形式: 古风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