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皓图

嬴氏乖世道,四海焚诗书。

生民履涂炭,有若沸鼎鱼。

繄昔黄绮俦,避时能保躯。

商岩遂隐遁,足迹辞郊墟。

独夫既失鹿,炎精日光辉。

山河百二间,帝德称无虚。

云何蔽情欲,易子由爱姬。

良臣岂无诛,回天力难施。

而翁亦何人,足能安汉储。

辅相成羽翼,去来从卷舒。

乾坤几秋风,吹老山中芝。

遗踪不可求,披图起遐思。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四皓图》由明代诗人徐庸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慨与对道德品质的赞美。

诗的开篇“嬴氏乖世道,四海焚诗书”,以简练的语言揭示了秦朝末年社会的动荡与文化破坏,嬴政的暴政导致了四海之内书籍被焚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接着,“生民履涂炭,有若沸鼎鱼”进一步描绘了百姓生活的艰辛,如同在沸腾的油锅中煎熬,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战乱年代的苦难。

“繄昔黄绮俦,避时能保躯。商岩遂隐遁,足迹辞郊墟。”这一段则转向了对四位高士——商山四皓的颂扬。他们避世隐居,远离尘嚣,保全了自身,也避免了参与政治纷争,体现了高尚的道德追求和对个人自由的珍视。

“独夫既失鹿,炎精日光辉。山河百二间,帝德称无虚。”这里通过对比,指出秦朝的灭亡与汉朝的兴起,强调了汉初的仁政与德治,山河稳固,国泰民安,帝王之德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云何蔽情欲,易子由爱姬。良臣岂无诛,回天力难施。”这一部分表达了对当时政治腐败的批判,以及对贤臣被冤枉的同情,同时也暗示了改变现状的艰难。

最后,“而翁亦何人,足能安汉储。辅相成羽翼,去来从卷舒。”赞扬了那些能够辅助君主,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人物,他们的智慧与能力如同鸟儿的翅膀,随风而动,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乾坤几秋风,吹老山中芝。”以自然界的秋风比喻时间的流逝,山中的灵芝象征着历史的痕迹与文化的传承,提醒人们珍惜时光,传承美德。

“遗踪不可求,披图起遐思。”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及其事迹的怀念与思考,通过阅读历史画卷,激发人们对过去与未来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洞察,对道德品质的赞美,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反思,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512)

徐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晓发盘门阻雨泊村上

楼船届晓发,风雨何留人。

溪流暗添涨,林花冷含春。

世道今不右,吾生曰忧贫。

所以事奇嬴,岁时推苦辛。

兹焉傍村落,咫尺无相亲。

吴天未开霁,鹁鸠啼又频。

新愁正郁积,凭仗酒有神。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过夹浦循转河至同里

江流走西东,断岸分夹浦。

石梁毁何年,涛浪自今古。

下有无底渊,神龙久为府。

舟人罢撑篙,渔子但摇橹。

我船得风便,过此喜无阻。

前临要津路,列栅连水浒。

虽云备盗贼,寔乃妨商贾。

缘溪更寻汇,水浅隘沙土。

空将百尺牵,长年足辛苦。

斜日到人家,腥风起鱼鼓。

形式: 古风

游天竺日暮至山家

苍山何年分,涧道转深邃。

清风响松杉,寒影拂衣袂。

禅关表金刹,名著天竺字。

故人期我游,日午行始至。

虚谷闻磬声,高林霭香气。

普门虽已越,老衲喜能事。

见客遽迎迓,观玩出宝器。

谁知解后间,真率见情意。

舆夫催我还,预恐夕阳坠。

乘兴过山家,林花鸟声碎。

形式: 古风

游玉泉

石池无半亩,中有大小鱼。

水清见鳞鬣,玉壶湛空虚。

我来□观玩,况是春雨馀。

抚掌源复动,涌泉出须臾。

分流向下方,冷冷响沟渠。

傍有高低田,稼穑蒙沾濡。

造化存妙理,昼夜无停机。

尘缨未能洗,一酌情自怡。

因思漆园吏,濠梁兴何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