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闭门不问门前事,灯火薰天自不知。
闻道朝来雪又下,老人今岁未应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的生活态度。"闭门不问门前事"表现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超然和淡泊,他选择避开外界的喧嚣,专注于自我世界。"灯火薰天自不知"则通过描绘家中温暖的灯光与外界雪景的对比,展现出诗人沉浸在宁静生活中的状态,仿佛外界的寒冷与纷飞的雪花都与他无关。
诗的后两句"闻道朝来雪又下,老人今岁未应饥"富有深意,一方面,雪景增添了冬日的寂寥,但诗人并未因此担忧,因为他相信即使外面下着雪,家中老人的生活也无需忧虑饥饿。这体现了他对家人的关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刻画了一个远离世俗、自给自足、关爱家人的隐士形象,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庭和睦的珍视。
不详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天公似管人间事,近事传闻半是非。
但使麦田饶雨雪,饥人得饱未相违。
苦寒坏我千竿绿,好雨还催众笋长。
痛饮虽无嵇阮客,瓢尊一试午阴凉。
叶开翡翠才通日,节竦琅玕不怕风。
稍放西边深二丈,端如幽谷茂林中。
玄冥留雪付勾芒,桃李虽忧麦未伤。
膏泽较迟三十日,问天此意亦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