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欲挽馀芳近酒卮,丁宁红紫莫相违。
纵无风雨飘零去,已是愁峰燕子归。
这首诗属于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题目为《次韵嵇仲春日(其一)》。从这短短四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逝去岁月的怀念。
"欲挽馀芳近酒卮,丁宁红紫莫相违。"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把春天的花香拉近些,用以提醒自己要珍惜眼前的美好,不让它与自己分离。"馀芳"指的是春日里的鲜花,而"酒卮"则是古代饮酒时使用的小杯,象征着诗人想要在这短暂的春光里尽情享受。"丁宁红紫莫相违"强调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不让它们彼此分离。
"纵无风雨飘零去,已是愁峰燕子归。"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面对春光易逝时的心境和情感。尽管没有风雨的催促,但美好的景象终究难以长久,已经到了让人感到忧愁的时候。"愁峰"指的是心中的忧虑,而"燕子归"则是比喻春天即将过去,生命中美好时光的流逝。
整首诗通过对春光的留恋和对美好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对于时间易逝的感慨,以及在美好面前的无力感。这样的情感表达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怀,也反映了人们普遍对于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惜与追求。
不详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晴窗汲水养菖蒲,谁识前身是佛图。
竟日不知园外事,耳明钟鼓唤斋盂。
风絮萦寒昼拥炉,枝头犹得暗香馀。
折来不拟供尊俎,静对翛然一榻书。
渺渺家山水四涯,秋风曾忆醉黄华。
马头不识南塘路,又看咸阳二月花。
十二楼台白玉成,云车翻日上觚棱。
太平何许同民乐,天阙双龙护一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