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羚羊峡

上峡上峡行不休,一夫力挽千钧舟。

船头刺篙后摇橹,长徽短纆柔如组。

牂牁乃是百谷王,端水作腹泷水肠。

兼山习坎为束峡,譬则咽喉司吐纳。

昨宵峡口闻风雷,耳长目短心先骇。

今朝峡中豁烟雾,山色水声浑不住。

此时此景堪语谁,当境不觉旁得之。

上如龙伯大人抚长剑,截取方舆作天堑。

下如任国公子垂钜竿,坐临砥柱观狂澜。

前如五丁凿破蚕丛道,金牛奔入西山草。

后如祖龙东面挥神鞭,众石俯首争相先。

左如维摩一榻一方丈,金毛狮子纷相向。

右如陁罗千手千芙蓉,三十二相填虚空。

入如有穷射天弹九日,蔀屋宵中见营室。

出如瞿昙夜半睹明星,扶桑浴日天鸡鸣。

天鸡鸣,我当去,行遍千山万山路。

顺风顺水下峡船,相逢莫问曾经处。

行路难,行路难,莫难于瞿塘之滟滪。

何如羚羊古峡彻底清,照见行人不知数。

行人照水水照人,形影奔波漫相遇。

当从旧路复归来,石出水枯山骨露。

顺流东下会有时,回首唤山与山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成鹫的《过羚羊峡》描绘了作者在峡中行舟的壮丽景象和内心感受。诗中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峡谷的险峻与壮美。诗人将船只行进比作龙伯大人舞剑、任公子垂钓、五丁开山、祖龙挥鞭等神话传说,形象地刻画了峡中风雷激荡、烟雾豁然开朗的场景。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过往经历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暗示着即使道路艰难,也要像瞿塘峡的羚羊古峡一样清澈透亮,照亮前行者的道路。最后,诗人以顺流而下的决心结束,期待与山水对话,寓意着人生旅程中的自我反思和回归。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寓龙池庵日显师以风雅相质赠此以广其志

读书万卷无一得,寻行数墨知何益。

丈夫耻做文字禅,怕与时人号诗伯。

不见黄梅舂米卢,胸中一字全不识。

腰间石烂骨皮穿,倩人夜半书廊壁。

祖翁田地坦坦平,儿孙莫更栽荆棘。

我在罗浮古洞来,蒲团坐老青山色。

焚尽诗书始出门,门前大道如弦直。

南行取路过龙池,龙池之水清且碧。

春风菡萏次第花,赤梢鲤鱼长八尺。

眼中明月夺鲸鲵,夜光照见池头客。

相逢知我老诗僧,舍却摩尼问沙砾。

笑倾栲栳掷还君,莫昧圆明缀衣祴。

捩转前车戒后车,少壮及时须努力。

扑破奚囊未了绿,斩断葛藤千七百。

老僧拭目池上看,雨似盘倾雷霹雳。

金鳞透网出重关,方笑蠹鱼心眼窄。

形式: 古风

送卢雁林归里

卢生手抱玲珑玉,目送飞鸿理新曲。

日暮乡心归兴催,十指沉吟写幽独。

深情远韵谁得知,曰有东林方老师。

闻所未闻见未见,此声不似平居时。

昨日君心如止水,今似行云日千里。

止水清泠有浅深,行云去住无端倪。

卢生大笑释玉琴,曰公知我真知心。

明朝孤棹乘风去,云水迢迢何处寻。

形式: 古风

蜃楼歌

天空海阔波不兴,浴日浴月百宝生。

海滨老人双眼明,昨宵仰见营室星。

帝命海若修乾城,六丁六甲胥效灵。

骑箕传说版筑鸣,吴刚伐柯声丁丁。

扶桑若木为栋楹,龙宫珊瑚装画屏。

天孙云锦交疏棂,空中楼阁随目成。

千尺百尺通杳冥,瑶台璇室差可京。

玉堂金马意所轻,便欲埃风予上征。

排闼直入掉臂行,云霞接足飞腾腾。

俛视下界如苍蝇,终朝仆仆昏不停。

随人啄腐还吞腥,焉知大鱼化为鹏。

六月一息九万程,何时与尔徙南溟。

伫立久视中屏营,天门乍阖鸟西倾。

繁华寂寞如转睛,重楼复道归太清。

中星熠熠云英英,谛观乃是大蛤精。

鼓吻吐气成幻形,老人自歌还自听。

鼋鼍睡熟唤不醒,醒来但见桑田变沧海,高岸为谷深为陵。

迷楼绮阁今何在,铜驼荆棘分纵横。

乾城终古长如此,何须东海访蓬瀛。

形式: 古风

用韵留别庞西牟

举世尽行役,出门胥问津。

蹉跎百年内,离合暂时人。

几欲成高蹈,今来愧隐沦。

山中有茅屋,弃置勿重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