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唐觐送姜应明谒新昌杜簿

夫子虽穷气浩然,轻蓑短笠傲江天。

薄游到处唯耽酒,归去无心苦问田。

泮上讲官殊不俗,山中老簿亦疑仙。

相从未足还辞去,欲向曹溪更问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先生即使身处困境,气概依然豪迈,身披轻蓑头戴短笠,在江天之间独步而行。
他四处漫游时只沉迷于饮酒,归乡后对耕田之事并无太多心思。
在学府上教授的官员并不平凡,山中的老吏也仿佛神仙般超凡。
与您相处虽然愉快,但我还是决定告别,想要前往曹溪进一步研习佛法。

注释

夫子:指有学问、品德高尚的人。
穷:困厄,处境艰难。
气浩然:气魄宏大,精神饱满。
轻蓑:轻便的蓑衣。
傲江天:在江天间傲然独立。
薄游:浅尝辄止的游玩。
耽酒:沉溺于饮酒。
苦问田:对农事不感兴趣。
泮上:学校或者学府上。
讲官:教授或讲师。
殊不俗:非常与众不同,非同寻常。
老簿:老吏,负责文书工作的官员。
疑仙:像神仙一样超脱。
相从未足:与您相处还不够满足。
辞去:告别离开。
曹溪:位于广东韶关的佛教圣地南华寺所在地。
问禅:询问佛法,修行禅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题为《次韵唐觐送姜应明谒新昌杜簿》。诗中描绘了夫子(可能是姜应明)虽然身处困厄但精神风貌昂扬,身披轻蓑,头戴短笠,傲视江天,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洒脱态度。他喜好饮酒,随性漫游,对农事并不执着,表现出豁达的人生态度。

在学术场合,他在泮上(学府)担任讲官,显示出不凡的学识和风雅;而在山中的老簿(小官职)任上,又仿佛有仙人般的出尘气质。诗人感叹与姜应明的交往虽短暂,但仍意犹未尽,希望能一同前往曹溪继续探讨佛法,深化精神层面的交流。

整首诗通过描绘人物形象和行为,展现了主人公的个性特点和诗人对其的欣赏,同时也寓含了对友情和精神追求的赞美。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徐正权谢示闵子庙记及惠纸

西溪秋思日盈笺,幕府拘愁学久骞。

记庙终惭无好句,酹坟犹喜有前篇。

屏除笔砚真良计,写寄交游畏妄传。

吴纸赠君君莫怪,耕耘废罢有闲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偶成

交情淡泊久弥新,吏役萦缠日益纷。

香火社中真避世,簿书丛里强论文。

樽罍正及明蟾夜,舟楫来随早雁群。

世俗如君今有几,真将富贵等浮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次韵黄大临秀才见寄

故人聚散霜前叶,往事眇茫风际烟。

游宦一生非有己,隐居万事不由天。

崎岖槛阱方谋食,啸傲山林肯计年。

赖已将心问卢老,相逢他日笑风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傅宏推官义方亭

居近古城心自幽,箪瓢足用更何求。

莺飞旋趁春风出,龙卧终闻莫雨搜。

科第联翩收甲乙,乡闾惊怪问因由。

隐君淡泊无人识,长夏一衫冬一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