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使君再招饮,牡丹如山,坐上赋此

檐溜滴。都是春归消息。带雨牡丹无气力。

黄鹂愁雨湿。争看洛阳春色。忘却连天草碧。

南浦绿波双桨急。沙头人伫立。

形式: 词牌: 谒金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人的情感。"檐溜滴"一句,以屋檐上水珠的滴落,传递出春雨绵绵、湿润的气氛,同时也是对春归大地的一种宣告。接着两句"都是春归消息。带雨牡丹无气力",表明春天到来时万物复苏,但牡丹花却在连绵细雨中显得有些无精打采,没有了往日的生机勃发。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暗示了一种淡淡的哀愁。

"黄鹂愁雨湿"一句,黄鹂鸟儿也似乎因为连绵的春雨而感到忧愁,这里的"湿"字用得甚妙,不仅形容了雨水,更映射出一种情感上的湿润与忧伤。紧接着是"争看洛阳春色",这里的"争看"表达了一种急切和迫不及待的情绪,似乎在强调人们对于美好春光的渴望和欣赏。

然而,在接下来的两句中,却又出现了对比与反差:"忘却连天草碧。南浦绿波双桨急",诗人似乎已经不再关注那些细腻的情感,而是转向更加开阔的自然景观。"忘却连天草碧"表明诗人对于那广袤无垠的绿色草原已经视若无睹,而"南浦绿波双桨急"则描绘了一幅快速划行于绿水之中的画面,给人一种动感和力量感。

最后一句"沙头人伫立",诗人站在河岸边上,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仿佛在沉思。这里的"伫立",既可以理解为停留观望,也可能是内心的凝聚与深思。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展现了春天复杂的情感,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关系。

收录诗词(289)

汪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 字:叔耕
  • 号:柳塘
  • 籍贯:休宁(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55~1227

相关古诗词

聒龙谣

梦下瑶台,神飞阆苑,自叹尘寰久客。

三入成周,望皇居帝宅。

荡兰桨、伊阙波涛,曳玉杖、洛阳阡陌。

独踌躇、武烈文谟,天垂晚,月生魄。

故人少,别怀多,引壶觞自酌,谁怜衰白。

群仙问我,尚低头方册。

共云将、东过扶摇,遇鸿濛、顿超玄默。

待功成,翳凤骑麟,把蟠桃摘。

形式: 词牌: 聒龙谣

感皇恩

年少好寻芳,早春时节。飞去飞来似蝴蝶。

如今老大,懒趁五陵豪侠。梦中时听得,秦箫咽。

割断人间,柳枝桃叶。海上书来恨离别。

旧游还在,空锁烟霞万叠。举杯相忆处,青天月。

形式: 词牌: 感皇恩

满江红(其一)客有索赋梅词者,余应之曰:自林和靖诗出,光前绝后矣。姑以此意赋之可也

唐宋诸公,谁道得、梅花亲切。

到和靖、先生诗出,古人俱拙。

写照乍分清浅水,传神初付黄昏月。

尽后来、作者斗尖新,仍重叠。离不得,春和腊。

少不得,烟和雪。更茅檐低亚,竹篱轻折。

何事西邻春得入,还如东阁人伤别。

总输他、树下作僧来,离言说。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二)

万古灰飞,算何用、黄金满屋。

吾老矣,几番重九,几杯醽醁。

此日登临多恨别,明年强健何由卜。

且唤教、儿女逐人来,寻黄菊。苹已白,枫犹绿。

鲈已晚,橙初熟。叹人间何事,稍如吾欲。

五柳爱寻王母使,三闾好作湘妃曲。

向飘风、冻雨返柴扉,骑黄犊。

形式: 词牌: 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