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香夜读

一炉冉冉夜沉沉,妙处工夫静处寻。

开卷长吟先辟蠹,闻香妙悟倍清心。

鼎浮烟篆芸窗细,味到英华玉漏深。

添得龙涎留活火,青灯照处惜分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焚香读书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雅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焚香、开卷、长吟、闻香、品茶等细节,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首句“一炉冉冉夜沉沉”以“一炉”为中心,点明了焚香这一主题,同时通过“冉冉”和“夜沉沉”两个词,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香烟缭绕的景象,为整首诗奠定了静谧的基调。

“妙处工夫静处寻”则表达了诗人对焚香之法的追求,认为在静谧中寻找焚香的奥妙,是一种高雅的生活艺术。

“开卷长吟先辟蠹,闻香妙悟倍清心”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焚香夜读的场景。诗人一边翻阅书籍,一边吟诵,既驱除了书页上的虫蛀,也使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启迪,体现了焚香读书的益处。

“鼎浮烟篆芸窗细,味到英华玉漏深”则将注意力转向了焚香的烟雾与时间的流逝。烟篆(香烟形成的痕迹)在窗边缓缓升起,时间仿佛在香气中变得深邃而悠长,诗人沉浸在书卷与香烟的世界里,品味着知识的精华。

最后,“添得龙涎留活火,青灯照处惜分阴”两句,诗人不仅增添了龙涎香来保持香火的燃烧,更是在青灯下珍惜每一寸光阴,表现了对时间的珍视和对学习的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焚香夜读这一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美学的追求,以及在静谧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境界。

收录诗词(7)

安治(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女娲炼石补天得天字

试问娲皇未出前,彼苍缺陷几何年。

讵开混沌无完璧,直赖神功善补天。

石炼烘炉融五色,磨经妙手得重旋。

何殊附会荒唐说,月可修成海可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寿春台八叔大人九十

阜乡仙裔出群生,齿德精神莫与京。

远绍宋贤传世泽,重恢明府旧家声。

敬宗收族惟培本,积善勤施岂钓名。

四代一堂身庆健,九龄三牧国恩荣。

耄年矍铄偏多兴,蔗境风流倍有情。

秀毓胶山挺人瑞,祥钟蓉泽会耆英。

筵开阆苑剖鳞脯,乐奏瑶台引凤笙。

更祝期颐登上寿,叨陪仙侣再飞觥。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九日同丁君任茂才山阁坐雨

邂逅仍佳节,携尊坐素秋。

鸟投霜后树,人上雨中楼。

胜气凭湖海,雄文望斗牛。

相看慷慨甚,含笑脱吴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访邹彦公茂才

小筑傍名泉,春风试雨前。

开琴班草坐,把卷枕云眠。

杖底三山兴,尊中十日缘。

渡头分手处,钟寺隔湖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