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秋蝉》由明代诗人释今严所作,描绘了秋日里蝉鸣的凄美景象,以及其引发的深沉思绪。
首句“哀响凄清断复分”,以“哀响”开篇,点明了蝉鸣的悲凉与清冷,仿佛是秋天的哀歌,时断时续,充满了孤独与寂寞。接着“幽岩野客最先闻”,将听者设定为“幽岩野客”,暗示了听者与蝉鸣之间的距离感和孤独感,也体现了蝉鸣在寂静山林中的独特地位。
“残秋几老吴宫月,薄暮曾低楚国云”两句,运用了典故,将蝉鸣与历史人物、地点相联系,增加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这里“吴宫月”和“楚国云”分别象征着古代的繁华与遥远,通过“残秋”和“薄暮”的时间描绘,展现了蝉鸣在历史长河中的回响,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万里白杨浑漠漠,千峰黄叶正纷纷”则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萧瑟景象。白杨树的辽阔与黄叶的纷飞,构成了一幅宏大的秋景图,与蝉鸣的哀伤形成呼应,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
最后,“那堪羁旅登临处,衰草连天一古坟”将情感推向高潮。羁旅之人面对衰草连天的古坟,不禁感慨万千,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秋蝉哀鸣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周围环境的生动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的深刻感悟,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