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元好问在金末元初时期所作,名为《胜概》。诗中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画面,诗人以“胜概”为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向往和对超脱世俗的追求。
首句“胜概烟尘外”,开篇即点明了诗的主题——超越尘世的美景。这里的“胜概”不仅指自然风光的壮丽,更蕴含着一种精神上的超越,一种超脱于世俗纷扰之上的境界。“烟尘外”则形象地描绘出这种景象远离尘嚣、清静无为的特点。
接下来的“新诗杖屦间”,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行走间所创作的新诗,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直接感受,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通过“杖屦间”的描述,诗人将自己与自然紧密相连,仿佛行走在自然之中,与之融为一体,体验着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偶随流水去,澹与暮云还。”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随水流而行,与暮云相伴归来的场景。这里的“流水”与“暮云”既是自然界的元素,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变化。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展现了他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对时间流转的感悟,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吾道三缄口,时情一解颜。”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思考和对于社会时局的理解。在“三缄口”中,诗人似乎在告诫自己或他人,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沉默可能是最明智的选择,避免不必要的争端和冲突。而在“时情一解颜”中,则体现了诗人面对现实时的豁达态度,即使在艰难时刻,也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微笑。
最后,“从今便高卧,已负半生閒。”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决定隐居避世的决心。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后,诗人选择远离尘嚣,过上一种简单、宁静的生活。这里既有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对个人精神世界的重视。
综上所述,《胜概》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超脱世俗的向往以及对个人精神世界的探索。它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首反映诗人内心世界和人生哲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