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六日二首(其二)

海内兵犹满,天涯岁又新。

龙移失鱼鳖,日食斗麒麟。

草棘荒山雪,烟花故国春。

聊城今夜月,愁绝未归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年代的悲凉景象与时光流转的无奈感。首句“海内兵犹满”直接点明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战争的阴云笼罩着整个国家,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紧接着,“天涯岁又新”一语双关,既指时间的流逝,也暗示着尽管岁月更迭,但战乱并未平息,人们依旧在苦难中挣扎。

“龙移失鱼鳖,日食斗麒麟”两句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战乱对生灵的摧残。龙本是祥瑞之物,但在战乱中失去了庇护的对象——鱼鳖;太阳下竟然出现了争斗的麒麟,这既是夸张的描写,也是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揭示。这两句诗通过奇特的想象,展现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巨大破坏。

“草棘荒山雪,烟花故国春”对比鲜明,前一句描绘了战后荒凉的景象,后一句则想象了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景象。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战争的破坏力,也寄托了诗人对于和平与生机的渴望。

最后,“聊城今夜月,愁绝未归人”将视角拉回到具体的地点——聊城,通过描绘夜晚的月色,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未归之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尽的愁绪。这一句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争、时间、自然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元好问对于战乱时代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853)

元好问(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短日

短日砧声急,重云雁影深。

风霜侵晚节,天地入归心。

零落沟中断,酸嘶爨下音。

五年朝与夕,清血几沾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送杨次公兼简秦彦容李天成

海国山如染,云堆草易荒。

时危频虎穴,路绝更羊肠。

吊影双蓬鬓,携家一药囊。

殷勤秦与李,无惜借馀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倪庄中秋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阳兴砦

乱石通樵径,重冈拥戍城。

山川带淳朴,鸡犬见升平。

雨烂沙仍软,秋偏气自清。

年年避营马,几向此中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