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磐石尹通海十二解

昔在涒滩岁,应聘入西蜀。

六年坐皋比,取友日滋足。

云萍固无限,胶漆终难寻。

高山流水操,荦荦稀知音。

临邛有佳士,皓首富经史。

一见双眼青,忘年等兄弟。

论心濯锦江,握手浣花溪。

诗篇与酒斝,过从不计时。

虚名忽上达,辟书自天至。

遥遥惜别情,洒洒伤离泪。

朅来蒙国恩,备员居成均。

强颜缙绅后,鞠明仍究曛。

子时揽时事,抱策献阊阖。

廷议方见从,谓可即施设。

朝家重民寄,守令须老成。

滇南固云远,郎官职匪轻。

浩歌金陵市,慷慨成激烈。

念旧讵能忘,把袂不忍别。

停云覆钟阜,商飙鸣凤台。

居人感群物,壮士有远怀。

要荒囿幅员,羌僰同赤子。

恩信随所施,抚摩先恺悌。

移栽巴东柏,旋植河阳花。

往轨幸可踵,秦越方一家。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绅为送别好友张磐石赴任通海知府而作。诗中描绘了深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勉励之情。

首句“昔在涒滩岁”,开篇即点出两人相识的年代,暗示了深厚的友谊根基。接着,“应聘入西蜀”、“六年坐皋比”等句,描述了张磐石从应召入蜀,到在蜀地任职六年的经历,体现了时间的跨度和友情的长久。

“云萍固无限,胶漆终难寻”两句,以自然界的云和萍的无常比喻人世间的友情难以持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未来的忧虑。“高山流水操,荦荦稀知音”则以典故比喻知音难遇,表达了对张磐石才能的赞赏和对两人友情的珍视。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临邛(今四川邛崃)的佳士张磐石,其学识丰富,与王绅一见如故,如同兄弟般亲密无间。他们共同探讨学问,饮酒赋诗,不拘于时间。然而,命运的安排使得张磐石不得不离开,诗人以“遥遥惜别情,洒洒伤离泪”表达了自己的不舍和悲伤。

诗的后半部分,转而描述张磐石赴任通海知府后的情况。他肩负国家重任,面对遥远的边疆地区,需要处理复杂的政治事务。诗人勉励张磐石要忠于职守,以国家利益为重,同时也要关心百姓疾苦,施行仁政。诗中提到他将巴东的柏树移植到通海,象征着将南方的繁荣带去边疆,也寓意着将南方的文化和文明传播开来。

最后,“秦越方一家”一句,表达了诗人希望边疆与内地能够和谐相处,共同繁荣的愿望,体现了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情的深情回忆,也有对友人前程的殷切祝福,以及对国家治理的深思熟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政治智慧。

收录诗词(238)

王绅(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处静轩为饶季明赋

太虚屏蒙翳,森然罗万象。

澄渊能鉴物,妍媸如在掌。

倏焉遘风云,对面成惝恍。

灵台本熙熙,微妙复虚敞。

明与日月同,量比天地广。

情欲或来牵,居然蔽尘网。

伊人事清修,飘飘脱羁鞅。

恬淡百虑消,端居志潇爽。

每怜牛山木,戕伐无时长。

力探作圣功,处静以自养。

怀哉太极翁,千载绝遗响。

兹轩著嘉名,劳我重嗟赏。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一乐堂为徐奇上舍赋

世间有一乐,富贵非所论。

纷华及盛丽,宁复过大伦。

椿萱秀迟暮,棠棣明阳春。

熙台净无滓,盎然和气臻。

此事众所慕,欲求渺无因。

美哉徐氏子,独尔钟其门。

鹤发被台背,高堂具二亲。

丹桂联清芳,籍籍难弟昆。

春酒介眉寿,埙篪奏南薰。

怡然大块中,煦煦全天真。

形式: 古风

送方玄璞还天台

商飙动秦淮,木落天雨霜。

相见即相别,归兴何仓皇。

谓言有慈母,星星在高堂。

定省久已旷,手把连环将。

晨兴戒行李,趣上江上航。

片帆入烟雾,指日过钱塘。

天子急求贤,梦寐思才良。

宸衷期上格,赉弼自彼苍。

旁求藉形像,精艺终难藏。

行当应丹诏,载笔趋明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寄养拙

皇风布清穆,四海臻泰和。

故家有乔木,生意钟近柯。

朝擢艺苑秀,暮涉文渊波。

六籍既淹贯,百氏仍爬罗。

涵蓄渺无涯,蜚声应鸣珂。

超然谢荣名,端居阅羲娥。

处静恒自足,乐道匪有他。

由来重交谊,许我常相过。

明月照长干,怀人发浩歌。

几回清夜阑,梦绕秦淮河。

形式: 古风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