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童寺

十里青松接翠微,梵王宫殿白云飞。

钟声出岫客初到,月色满庭僧未归。

偶有閒情依净土,竟无尘虑渎天机。

明朝尚有登高兴,千仞冈头一振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十里长的青松连接着青山,梵王宫殿仿佛在白云间飘浮。
钟声从山峰传来,游客刚到达,月光洒满庭院,僧人们还未归去。
偶尔有闲暇心情,我依恋这片清净之地,心中没有世俗杂念打扰天机。
明天还有登山的兴致,我将在千仞高冈上抖落衣上的尘埃。

注释

十里:形容距离很长。
翠微:青翠的山色。
梵王宫殿:佛教中的神圣宫殿。
岫:山峰。
偶有:偶尔有。
净土:指修行或清净的地方。
渎:亵渎,冒犯。
明朝:明天。
振衣:抖落衣服,象征摆脱尘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僧侣生活的幽静境地,充满了超凡脱俗之美。开篇“十里青松接翠微”,即勾勒出一幅远离尘嚣、连着碧空的仙境图景。紧接着,“梵王宫殿白云飞”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片圣地的神秘与庄严。

诗人随后转向个人感受,通过“钟声出岫客初到,月色满庭僧未归”表达了一种独自到访、沉浸于夜静之中的心境。这里,“钟声”和“月色”共同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接下来的“偶有閒情依净土,竟无尘虑渎天机”则显露出诗人对于清净佛土的向往,以及对世间纷争的超脱。诗人通过“閒情”与“净土”的对比,表达了对精神寄托之所的追求。

最后,“明朝尚有登高兴,千仞冈头一振衣”则预示着诗人对于明日再次攀登高峰、领略更广视野的期待与喜悦。这里,“一振衣”不仅是对身体行动的描写,也象征了精神上的解放和飞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土的情怀。

收录诗词(10)

王应麟(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官员、经史学者。又号厚斋。理宗淳祐元年进士,宝祐四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历官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召为秘节监、权中书舍人,知徽州、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等职。其为人正直敢言,屡次冒犯权臣丁大全、贾似道而遭罢斥,后辞官回乡,专意著述二十年。为学宗朱熹,涉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一生著述颇富,计有二十余种、六百多卷,相传《三字经》为其所著

  • 字:伯厚
  • 号:深宁居士
  • 籍贯:庆元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
  • 生卒年:1223—1296

相关古诗词

东山

东山美周公,千载邈遗音。

槃槃谢家安,陈迹犹可寻。

仰睇虞峰高,俯挹娥涛深。

伟人不可作,感慨生登临。

典午鼎岌岌,日夕照忠忱。

谈笑沮温谋,尊俎却氐侵。

斯民免为鱼,清风濯釜鬵。

抚筝疑未释,西州复沾衿。

紫囊皆少年,秉钺扫云阴。

茂绩世茅土,有孙亦璆琳。

祚移卯金刀,志士皆噎喑。

曷不效靖节,种菊遁幽林。

既縻无嘉爵,空怀子房心。

鸿鸣九霄远,雉翳嗟珍禽。

行藏异危逊,览古得良箴。

吾游几入越,独欠隮崟岑。

晋士岂清谈,底柱屹江浔。

翠屏倚空碧,浮云更古今。

永言广武叹,谁续洛生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东钱湖

湖草青青湖水平,酒航西渡入空明。

月波夜静银浮镜,霞屿春深锦作屏。

丞相祠前惟古柏,读书台上但啼莺。

年年谢豹花开日,犹有游人作伴行。

形式: 七言律诗

吴刺史庙

城西有祠临水涘,翠松列植路如砥。

问之耆老此为谁,唐大历中吴刺史。

刺史为民开陂湖,故迹犹传堰九里。

年年箫鼓报丰穰,决渠为雨润泽美。

遗爱有桥名怀恩,姓名不载太史氏。

昔汉吴公治第一,列传寂寂名无纪。

刺史岂其苗裔欤,明州政亦河南比。

堂上大书荆公诗,兰菊春秋百世祀。

地志祇称王长官,有功于民盖一揆。

吾闻是邦多贤守,裴王碑字颜与李。

惟侯盛德著人心,彼石可焚祠弗圮。

广德湖为鸿隙陂,召棠栾社谁敢毁。

粳稌充羡侯之赐,庙食长存如此水。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吴刺史庙祭神辞

坎击鼓兮鄞水浒,思仁侯兮昔召父。

堰九里兮酾流为雨,水泱泱兮芃芃麦黍。

鸿隙堙兮谣豆芋,侯嘉绩兮依其在渚。

神之来兮飙轮下,兰觞勺兮荐椒糈。

民不忘侯兮歌且舞,侯不忘民兮俾宁宇。

神之归兮娭瑶圃,格颢穹兮降多祜。

娄丰穰兮除疾苦,年千世百兮保艾吾土。

事侯如存兮侯其福女,敬共承祀兮无怠终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