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韩平兼寄郭微

上客夜相过,小童能酤酒。

即为临水处,正值归雁后。

前路望乡山,近家见门柳。

到时春未暮,风景自应有。

余忆东州人,经年别来久。

殷勤为传语,日夕念携手。

兼问前寄书,书中复达否。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翻译

夜晚有客人来访,小童已能买酒招待。
这里就是靠着水边,恰逢大雁南归之后。
前行的路上,我眺望故乡的山峦,靠近家门就能看见门前的柳树。
抵达之时春天尚未结束,风景应当依旧美好。
我怀念在东州的朋友,已经分别很久了。
请代我亲切地传达问候,日夜期盼与他们重聚。
也请顺便询问一下,之前寄出的信是否已经送达。

注释

上客:来访的客人。
夜:夜晚。
小童:小孩。
酤酒:卖酒。
临水处:靠水的地方。
归雁:南飞的大雁。
乡山:故乡的山。
门柳:门前的柳树。
春未暮:春天未尽。
风景:景色。
东州人:在东州的朋友。
经年:多年。
殷勤:亲切而热情。
传语:传达问候。
日夕:早晚。
携手:手牵手相聚。
前寄书:之前寄出的信。
达否:是否送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人别离后的思念与关切之情。开篇“上客夜相过,小童能酥酒”两句,设定了一个夜晚的场景,其中旅途中的行者在夜色中匆匆而过,而小童已经能够为他们提供酒水,透露出一丝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紧接着,“即为临水处,正值归雁后”二句,诗人将情感转向自然,描绘出行者来到一处临水之地,而那时节正是大雁南飞的季节,渲染了一种离别后的孤寂与寒冷。

“前路望乡山,近家见门柳”两句,则表达了行者的乡愁。他们在旅途中不断向前,心中却始终牵挂着那远方的故乡之山以及即将到达的家园门前的柳树,这些景物无不唤起深深的乡土情怀。

“到时春未暮,风景自应有”两句,抒写了诗人对未来所持有的乐观态度。尽管现在还处于春日的末尾,但当行者到达目的地时,那里的春天必将依旧美丽,这种期待也映射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和谐美好的向往。

接着,“余忆东州人,经年别来久”两句,表露了诗人对远方故人的思念之情。他们已经长时间没有相见,故人的身影在记忆中愈发模糊,而这种长久的离别更深化了彼此之间的情感。

最后,“殷勤为传语,日夕念携手”以及“兼问前寄书,书中复达否”两句,则是诗人对于友人的关切和对往昔情谊的追问。他们希望通过言语或书信的方式来维系彼此的情感纽带,并且对是否能得到对方的回音充满了期待。

整首诗语言平实自然,但却蕴含深沉的离别之苦与思念之情,展现了一种淡雅而真挚的人生情怀。

收录诗词(15)

刘慎虚(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海上诗送薛文学归海东

何处归且远,送君东悠悠。

沧溟千万里,日夜一孤舟。

旷望绝国所,微茫天际愁。

有时近仙境,不定若梦游。

或见青色古,孤山百里秋。

前心方杳眇,后路劳夷犹。

离别惜吾道,风波敬皇休。

春浮花气远,思逐海水流。

日暮骊歌后,永怀空沧洲。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寄阎防

青冥南山口,君与缁锡邻。

深路入古寺,乱花随暮春。

纷纷对寂莫,往往落衣巾。

松色空照水,经声时有人。

晚心复南望,山远情独亲。

应以修往业,亦惟立此身。

深林度空夜,烟月资清真。

莫叹文明日,弥年徒隐沦。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登庐山峰顶寺

孤峰临万象,秋气何高清。

天际南郡出,林端西江明。

山门二缁叟,振锡闻幽声。

心照有无界,业悬前后生。

虽知真机静,尚与爱网并。

方首金门路,未遑参道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

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

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