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

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

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落叶纷纷飘落,东南方的天空弥漫着烟雾和霜气。
傍晚时分,山林与天海相接,一片苍茫的景色。
夜色渐深,秋意更浓,秋声似乎无尽。
我独自在一艘小舟上,面对着微弱的月光,身处异乡。
寒冷的笛声在江边回荡,想起远方的友人,在襄阳。
今晚的思绪格外沉重,遥望着江汉两地的遥远相望。

注释

木叶:落叶。
纷纷:众多的样子。
东南日烟霜:东南方的朦胧景象。
晚暮:傍晚。
天海:天空与海洋。
空青苍:空旷而蔚蓝。
暝色:夜色。
秋声:秋天的声音。
何长:多么悠长。
孤舟:孤独的小船。
微月:微弱的月光。
越乡:他乡。
寒笛:冷冽的笛声。
京口:古代地名,今江苏镇江。
襄阳:古代地名,今湖北襄阳。
咏思:吟咏思索。
劳:劳累。
江汉:长江和汉水。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江景图,画面上木叶纷飞,东南方向的阳光被薄霜覆盖,林山在晚霞中显得格外迷离。天空和海洋相接处呈现出一种空旷而深远的青苍色彩。这是一种秋意浓厚的景象,给人以清冷孤寂之感。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两句,更透露出诗人对时间流逝和季节更迭的感慨。暝色,即傍晚时分的颜色,意味着夜幕即将降临,而秋声则包括了落叶、风声等,这些声音在深秋之夜显得尤为悠长。

接着,诗人写到自己独自一人乘坐孤舟,在微弱的月光下继续航行,心中怀念故乡。"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两句,则是诗人通过听闻远方传来的寒冷笛声,联想到了远在襄阳的旧友。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凄楚思绪和劳碌的心情,以及对遥远江汉的眺望。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怀念故土的情怀。

收录诗词(15)

刘慎虚(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归梦如春水,悠悠绕故乡。

驻马渡江处,望乡待归舟。

形式:

题越王楼寄献中丞使君

朱轩迥压碧烟州,昔岁贤王是胜游。

山簇剑峰朝阙远,水如巴字绕城流。

人间物象分千里,天上笙歌醉五侯。

今日登临无限意,同沾惠化自销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夏弹琴

碧山本岑寂,素琴何清幽。

弹为风入松,崖谷飒已秋。

庭鹤舞白雪,泉鱼跃洪流。

予欲娱世人,明月难暗投。

感叹未终曲,泪下不可收。

呜呼钟子期,零落归荒丘。

死而若有知,魂兮从我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阖闾城怀古

五湖春水接遥天,国破君亡不记年。

唯有妖娥曾舞处,古台寂寞起愁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