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胜所作的《颂古七首》中的第四首。诗中以寓言的方式表达了深刻的禅意。"借路经过无面目"暗示了行者在修行路上的谦逊与自我审视,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资格或脸面去直接面对佛法的深奥。"因邪打正有拳头"则揭示了修行过程中的挑战和斗争,即使起初可能走偏,但通过坚定的决心和实际行动("有拳头")来纠正偏差,回归正道。"衲僧门下无干涉"表明禅宗强调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实践,不受他人干扰,强调自我修持的重要性。最后,"徒用精金换得鍮"比喻修行者用真诚的心("精金")去换取内在的智慧("鍮",一种贵重金属),即通过不断的努力和修炼,获得真正的领悟。整首诗寓教于乐,富有禅宗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