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踏尽层峦上小亭,日华初泛晓烟清。
尘埃不到门常静,身世相忘性自灵。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马祖岩所见之景及内心感受。首句“踏尽层峦上小亭”,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攀登层层山峦,最终到达小亭的情境,透露出一种征服自然的豪情与喜悦。次句“日华初泛晓烟清”,描绘了清晨阳光初照,雾气轻笼的景象,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画面,同时也暗示着新一天的开始,充满了希望与生机。
接着,“尘埃不到门常静”一句,通过“门常静”这一细节,不仅描绘了环境的清幽,更寓意着心灵的纯净与宁静,仿佛外界的喧嚣与纷扰都与之无关,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最后,“身世相忘性自灵”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心境,表达了诗人通过与自然的亲近,达到了忘却自我、心灵自由的状态,体现了道家哲学中追求的“无我”境界,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精神自由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不详
生于宋仁宗嘉祐八年,卒于高宗建炎元年,年六十五岁绍圣元年,(公元一〇九四年)登进士第。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独器许之。移虔州教授,以尝言隆佑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忌者欲挤之死,朴泰然无惧色。徽宗即位,召对,言甚切直。蔡京恶之,复以为虔州教授;又罢为四会令。钦宗在东宫,闻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岁凡五迁。高宗初,除秘书监,未至卒。追赠为宝文阁待制。朴著有《章贡集》二十卷,《宋史本传》及丰清敏遗事并传于世
处处香筵拂绮罗,为传神女渡天河。
休嫌天上佳期少,已恨人间巧态多。
齰舌自应工妩媚,方心谁更苦镌磨。
独收至拙为吾事,笑指双针一缕过。
金弋百战古虔州,滚滚双江日夜流。
杯酒登台同极目,夕阳渔唱起沙鸥。
春烟澄霁色,杖策出郊坰。
叠嶂浮空翠,孤云罨断青。
燕衔泥作垒,僧结草为亭。
万树山风里,钟声下界听。
野旷吴天杳,江浮楚梦吞。
桂香飘露叶,松古兀霜根。
碧荠他州树,黄芦何处村。
世尘飞不到,清磬落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