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小雨湿诗人,人疑过渡频。
望山高著眼,就树巧遮身。
有句寻鸥说,无家认鹤亲。
明朝上京去,酾酒酹溪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小雨中渡河的场景,既有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也反映了诗人的情感状态和内心世界。
“小雨湿诗人,人疑过渡频”两句表达了在连绵细雨中的渡河过程,诗人被雨水浸湿,同时也流露出周围人们对此次渡河的疑虑与关切。这里通过“湿”和“疑”两个字,既传递了客观环境的氛围,也暗示了主观情感上的不确定性。
接下来的“望山高著眼,就树巧遮身”则描绘了一种逃避现实、寻求隐蔽的心理状态。诗人仰望着高耸的山峰,似乎在寻找心灵的依托;同时,又巧妙地利用树木来掩护自己的身形,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贴切描绘,也象征着内心对于安全感和保护欲的渴求。
“有句寻鸥说,无家认鹤亲”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归属感的缺失和对自由飞翔的鸟儿——鸥鹭的向往。通过与这些鸟类的交流或是精神上的认同,诗人寻找着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心灵慰藉。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自由和解脱的深切渴望。
最后,“明朝上京去,酾酒酹溪神”则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规划和精神寄托。在告别当前环境之后,诗人计划着第二天前往京都,同时也准备用酒来祭祀山川之灵。这不仅是实际行动的安排,也象征着诗人对于更高境界追求的期待,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景物烘托,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心路历程。
不详
月下倾残酒,风前读断碑。
采江那有意,陟岵不无悲。
树影经船疾,滩声到枕迟。
重来更何日,放棹欲何之。
晚进违前辈,湮才重此州。
绝知他日少,预作百年忧。
樵牧非身致,聪明不我谋。
莫令司马藁,祗候茂陵求。
寻思秘阁贤郎样,一似梅花带竹枝。
每到君边作梅想,却来梅下读君诗。
崇奎堂暖春风候,射的山寒夜雪时。
安得居游君共我,梅花三友说心期。
未定还家乐,仍思去国情。
猿枝楼阁影,龙府佩环声。
水漩攲斜碧,山摇突兀晴。
分明昨夜梦,百丈峡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