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良金美玉不可画,可画惟应色与形。
除却坚明尽非宝,世人何得重丹青。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观永叔画真》,通过对良金美玉的比喻,表达了对绘画艺术独特价值的理解。诗中说,真正的美和珍贵是无法通过画面完全捕捉的,因为它们超越了色彩和形状的描绘。只有坚实质地的东西才能被普遍视为宝物,而绘画中的丹青(色彩)虽然美丽,却难以承载实物的全部价值。诗人借此强调,尽管永叔的画作可能栩栩如生,但其艺术魅力和深层意义并不等同于实物的内在品质。整首诗寓言式地揭示了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对艺术评价的深刻思考。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桃小未开春意浓,梢头绿叶映微红。
君家歌管相催急,枝弱不胜花信风。
芝旭驰名世有孙,大书如晓过秋原。
长松怪柏皆成炭,豫氏观傍不解吞。
谁怜娇小好腰支,老大而今莫那伊。
太守风流未应浅,更教多唱楚人辞。
晴云嘷鹤几千只,隔水野梅三四株。
欲问陆机当日宅,而今何处不荒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