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石桥寺

陶令寻山胜境开,偶陪清赏忆天台。

秋云尽放诸峰出,野水时闻独鸟来。

岩畔坐宜窥蟋蟀,树边行亦避莓苔。

斜阳石上题诗去,更向松阴绕一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陶渊明探寻山水美景,偶尔陪同清雅的欣赏,回忆起天台山的时光。
秋日云层散去,露出群峰,野外的溪流不时传来孤独鸟儿的声音。
坐在岩石旁适合聆听蟋蟀的鸣叫,行走在树木边也要避开长满青苔的地方。
夕阳西下时,在石头上题诗后,又在松树的阴影中绕行一圈才离开。

注释

陶令:指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清赏:清雅的欣赏,指欣赏自然景色。
天台:天台山,位于浙江,以风景优美著称。
秋云:秋天的云层。
诸峰:众多的山峰。
独鸟:孤独的鸟儿。
岩畔:岩石旁边。
窥:偷看,此处指聆听。
蟋蟀:一种昆虫,秋天常见。
莓苔:苔藓植物,常生长在湿润阴暗处。
斜阳:傍晚的太阳。
松阴:松树的树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湘的《游石桥寺》,描绘了作者游历石桥寺时的所见所感。首句“陶令寻山胜境开”借用了陶渊明喜欢寻访山水的典故,暗示石桥寺环境优美,如同隐士的乐土。接下来的“偶陪清赏忆天台”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欣赏美景,心中不禁想起天台山的仙气。

“秋云尽放诸峰出,野水时闻独鸟来”两句通过秋日云雾散去,群峰显现在眼前,以及偶尔传来的孤独鸟鸣,营造出宁静而生动的自然景象。诗人漫步其中,“岩畔坐宜窥蟋蟀,树边行亦避莓苔”,细致入微地描绘了石桥寺周围环境的静谧和生机。

最后两句“斜阳石上题诗去,更向松阴绕一回”,写诗人趁着夕阳余晖,在石头上题诗留念,然后又在松树的阴凉下流连忘返,表达了对这处胜景的深深喜爱和依依不舍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感受。

收录诗词(120)

赵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烂柯山

仙人与王质,相会偶多时。

落日千年事,空山一局棋。

树高明月在,风动白云移。

未得酬身计,閒来学采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登天竺灵隐寺上方

寺高傅绝顶,一到即忘机。

夜月逢僧早,秋云出树微。

磬边岩狖过,窗外海雕飞。

欲下莓苔磴,题名却惜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登扬州孝先寺佛阁

胜寺登危阁,凭栏即近雕。

无云生北固,看日下南朝。

木落吴山迥,天晴楚水遥。

从容万虑息,目喜赴僧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登杭州冷泉亭

天竺峰西月几层,亭孤应忌俗人登。

山光晓射闻猿客,泉影秋摇倚树僧。

微雨洒台青有点,片云生石冷多棱。

斜阳更起题诗兴,还喜重来或未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