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三日篮舆到处行,云深只讶野猿惊。
稍寻僧舍侵林影,偶听樵歌出谷声。
野老扫门霜叶满,山童瀹茗石泉清。
诗囊一夜谈无厌,共笑鸡鸣梦不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坐竹轿在山中漫游的场景,对自然景色的惊叹和与当地村民的亲切交流融为一体。首句“三日篮舆到处行”展现了诗人行程的悠闲与随性,而“云深只讶野猿惊”则写出环境的幽深和野生动物的灵动。接下来,“稍寻僧舍侵林影”描绘了寻找僧舍的过程,僧舍隐于林间,增添了禅意;“偶听樵歌出谷声”则通过樵夫的歌声,传递出山野生活的宁静与质朴。
诗人造访山民,“野老扫门霜叶满”,描绘了秋意浓厚的山村生活,而“山童瀹茗石泉清”则写出了山泉烹茶的雅趣,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最后两句“诗囊一夜谈无厌,共笑鸡鸣梦不成”,表达了诗人与村民们彻夜畅谈的愉快,以及因谈兴浓厚而忘记了鸡鸣时分,不愿从梦境中醒来的情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淳朴民风的赞赏,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归隐山林的隐逸情怀。
不详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两屐春泥懒过门,一筇斜日会前村。
烟霞梦想西山榻,风雨襟期北海尊。
不俟主人趋竹所,休烦渔父入桃源。
老年谬忝诗名共,莫惜灯前更细论。
丹砂窃服驻秋容,便与东篱景不同。
徒有赭颜承雨露,苦无清节傲霜风。
极知妩媚随人易,祗恐繁华过眼空。
处士欲言何足辨,南山正落酒杯中。
一夜秋香未必衰,两旬冷蕊苦开迟。
非关独立超流俗,自是孤芳不入时。
岁暮结交松柏友,天寒谢绝蝶蜂知。
无心更待陶潜酒,有感惟吟郑谷诗。
懒与时芳作并妍,西风篱落意萧然。
自从屈子歌骚后,也共陶潜到酒边。
消瘦只宜秋色好,耐交唯有晚香传。
南山长在幽人眼,开早开迟不必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