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词,并叙(其五)

神之来,怅何晚。山重复,路幽远。神之去,飘莫追。

德未报,民之思,永万祀兮。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神灵来临与离去的感慨,以及对德行未能报答的民众思念之情。

"神之来,怅何晚。山重复,路幽远。"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期待与等待的心境,神灵的到来让人感到既期待又担忧,同时也表现了寻找心中所信仰者的艰难。

"神之去,飘莫追。德未报,民之思,永万祀兮。" 后两句则表达了一种无常与感慨,以及对无法追随的神灵和未能报答恩德所产生的深切思念。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信仰、道德与民心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神灵来去的描写,反映出苏轼内心的宗教情怀,以及他对于未能实现之德行所持有的责任感和人民情感。这样的主题在宋代文学中颇为罕见,显示了苏轼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其一)

岐阳九月天微雪,已作萧条岁暮心。

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

愁肠别后能消酒,白发秋来已上簪。

近买貂裘堪出塞,忽思乘传问西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其二)

江上同舟诗满箧,郑西分马涕垂膺。

未成报国惭书剑,岂不怀归畏友朋。

官舍度秋惊岁晚,寺楼见雪与谁登。

遥知读《易》东窗下,车马敲门定不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与李彭年同送崔岐归二曲,马上口占

霜乾木落爱秦川,兴发身轻逐鸟翩。

贪看暮山忘远近,强陪归客更留连。

貂裘犯雪观形胜,骏马随鹰抟野鲜。

为问南溪李夫子,壮心应未逐流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其一)

病中闻汝免来商,旅雁何时更著行。

远别不知官爵好,思归苦觉岁年长。

著书多暇真良计,从宦无功漫去乡。

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