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八观,并叙(其五)东湖

吾家蜀江上,江水清如蓝。

尔来走尘土,意思殊不堪。

况当岐山下,风物尤可惭。

有山秃如赭,有水浊如泔。

不谓郡城东,数步见湖潭。

入门便清奥,恍如梦西南。

泉源从高来,随波走涵涵。

东去触重阜,尽为湖所贪。

但见苍石螭,开口吐清甘。

借汝腹中过,胡为目眈眈。

新荷弄晚凉,轻棹极幽探。

飘飖忘远近,偃息遗佩篸。

深有龟与鱼,浅有螺与蚶。

曝晴复戏雨,戢戢多于蚕。

浮沉无停饵,倏忽遽满篮。

丝缗虽强致,琐细安足戡。

闻昔周道兴,翠凤栖孤岚。

飞鸣饮此水,照影弄毵毵。

至今多梧桐,合抱如彭聃。

彩羽无复见,上有鹯搏䳺。

嗟予生虽晚,好古意所媅。

图书已漫漶,犹复访侨郯。

《卷阿》诗可继,此意久已含。

扶风古三辅,政事岂汝谙。

聊为湖上饮,一纵醉后谈。

门前远行客,劫劫无留骖。

问胡不回首,毋乃趁朝参。

予今正疏懒,官长幸见函。

不辞日游再,行恐岁满三。

暮归还倒载,钟鼓已韽韽。

形式: 古风 押[覃]韵

翻译

我家位于蜀江边,江水清澈如蓝色的蓝。
近年来奔波尘土中,心情实在难以承受。
更何况在岐山脚下,风景更让我羞愧。
山秃如赤土,水浑如泔水。
没想到郡城东边,几步就见到湖和潭。
进门即见清幽,恍如梦境中的西南。
泉水从高处流下,随波荡漾。
东流遇到重重山丘,都被湖泊贪婪地吞没。
只见青石上盘着螭龙,吐出清甜的泉水。
借你的腹中流淌,为何目光如此凶猛。
新荷在傍晚凉意中摇曳,我划船深入探寻幽境。
飘荡忘却远近,休息时留下佩饰。
湖中有深藏的龟鱼,浅水处有螺蚌。
晴天嬉戏雨中,数量众多如蚕。
浮沉不定的鱼饵,瞬间满篮。
虽然渔线强拉,琐碎怎能填满。
听说周朝兴起时,翠凤栖息孤独山岚。
它们曾饮水于此,身影映照在柳枝间。
如今多有梧桐,粗大如古代长寿人彭聃。
昔日的彩色羽毛不再见,只有鹯鸟搏击蝙蝠。
我虽生得晚,喜好古风却深深烙印。
书籍虽已模糊,仍寻访异乡的典籍。
《卷阿》的诗意可以延续,这种情感早已存在。
扶风古称三辅之地,政务你怎会了解。
姑且在此湖上畅饮,醉后随意交谈。
门前常有远行客,却没有停留的车马。
为何不回头看看,难道是为了赶早朝?
我如今慵懒,幸好上司宽容。
不怕每日再来游玩,只怕岁月匆匆满三年。
傍晚归来,酒醉倒骑,钟鼓声已渐弱。

注释

蜀江:蜀地的江河。
岐山:古代中国西部的山脉。
翠凤:传说中的吉祥之鸟。
彭聃: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之人。
鹯:一种猛禽。
侨郯:指异乡的学者。
《卷阿》:古代诗歌名篇。
扶风:古代地名,今陕西境内。
政事:国家或地方的政务管理。
劫劫:形容频繁或连续不断。
钟鼓:古代报时或庆祝的乐器。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家乡蜀江的深情怀念,以及对岐山下风物的细腻描写。开篇即以"吾家蜀江上,江水清如蓝"设定基调,接着转入对尘世烦恼的感慨和岐山下的自然景观描述,其中"有山秃如赭,有水浊如泔"一句,通过对比突出了当时自然环境的变化。

诗人随后将视角转向郡城东的湖潭,描绘了清泉流过、高阜与湖水相互作用的情景。"但见苍石螭,开口吐清甘"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自然之美,而"借汝腹中过,胡为目眈眈"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净土的向往。

接下来的几句,细致描绘了新荷和水生生物,以及天气变化等自然景象。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力,也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融入其中的情感。

"闻昔周道兴,翠凤栖孤岚"一句,引出了历史和传说中的元素,增加了诗歌的深度。随后,诗人表达了自己虽然生在晚年,但依然对古代文化充满向往之情。

最后几句,诗人提到了《卷阿》诗,并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以及希望能有一日再次游历湖上,享受那份闲适自得的生活。结尾处,"不辞日游再,行恐岁满三"一句,则流露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珍惜每一次游历的机会。

整首诗通过对蜀江、岐山以及东湖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远的理想,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凤翔八观,并叙(其六)真兴寺阁

山川与城郭,漠漠同一形。

市人与鸦鹊,浩浩同一声。

此阁几何高,何人之所营?

侧身送落日,引手攀飞星。

当年王中令,斫木南山赪。

写真留阁下,铁面眼有棱。

身强八九尺,与阁两峥嵘。

古人虽暴恣,作事今世惊。

登者尚呀喘,作者何以胜。

曷不观此阁,其人勇且英。

形式: 古风

凤翔八观,并叙(其七)李氏园

朝游北城东,回首见修竹。

下有朱门家,破墙围古屋。

举鞭叩其户,幽响答空谷。

入门所见夥,十步九移目。

异花兼四方,野鸟喧百族。

其西引溪水,活活转墙曲。

东注入深林,林深窗户绿。

水光兼竹净,时有独立鹄。

林中百尺松,岁久苍鳞蹙。

岂惟此地少,意恐关中独。

小桥过南浦,夹道多乔木。

隐如城百雉,挺若舟千斛。

阴阴日光淡,黯黯秋气蓄。

尽东为方池,野雁杂家鹜。

红梨惊合抱,映岛孤云馥。

春光水溶漾,雪阵风翻扑。

其北临长溪,波声卷平陆。

北山卧可见,苍翠间硗秃。

我时来周览,问此谁所筑?

云昔李将军,负险乘衰叔。

抽钱算间口,但未榷羹粥。

当时夺民田,失业安敢哭。

谁家美园囿,籍没不容赎。

此亭破千家,郁郁城之麓。

将军竟何事,虮虱生刀䪅。

何尝载美酒,来此驻车毂。

空使后世人,闻名颈犹缩。

我今官正闲,屡至因休沐。

人生营居止,竟为何人卜。

何当办一身,永与清景逐。

形式: 古风

凤翔八观,并叙(其八)秦穆公墓

橐泉在城东,墓在城中无百步。

乃知昔未有此城,秦人以泉识公墓。

昔公生不诛孟明,岂有死之日而忍用其良。

乃知三子徇公意,亦如齐之二子从田横。

古人感一饭,尚能杀其身。

今人不复见此等,乃以所见疑古人。

古人不可望,今人益可伤。

形式: 古风

次韵子由除日见寄

薄宦驱我西,远别不容惜。

方愁后会远,未暇忧岁夕。

强欢虽有酒,冷酌不成席。

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念为儿童岁,屈指已成昔。

往事今何追,忽若箭已释。

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

府卒来驱傩,矍铄惊远客。

愁来岂有魔,烦汝为攘磔。

寒梅与冻杏,嫩萼初似麦。

攀条为惆怅,玉蕊何时折。

不忧春艳晚,行见弃夏覈。

人生行乐耳,安用声名籍。

胡为独多感,不见膏自炙。

诗来苦相宽,子意远可射。

依依见其面,疑子在咫尺。

兄今虽小官,幸忝佐方伯。

北池近所凿,中有汧水碧。

临池饮美酒,尚可消永日。

但恐诗力弱,斗健未免馘。

诗成十日到,谁谓千里隔。

一月寄一篇,忧愁何足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