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浊酒不取味,素琴无复弦。
何须更清论,相见自萧然。
此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生活状态。"浊酒不取味"表现了诗人对物质享乐的淡泊,不再追求华丽外表下的实质;"素琴无复弦"则象征着心灵深处的平和与空明,琴虽无弦,但内心的和谐旋律自在流淌。"何须更清论"一句,诗人似乎在说,不需要过多的言谈和评价,因为真正的交流和理解来自内心的默契。最后"相见自萧然"表达了一种自然而然、不做作伪的相遇之情,两颗心灵在无声中相通。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纷扰、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整首诗语言简洁,却蕴含深远的人生哲理。
不详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主人耽诗书,乐道深居久。
挟策往来游,东冈复南亩。
雨过风清露气匀,林花变色柳条新。
为君作意登高处,试望皇州表里春。
桃李都无日,梧桐半死身。
那堪衰病意,更作独游人。
取醉非无酒,忘忧亦有花。
暂来疑是客,归去不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