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河东转运刘察院

塞郡屯师久,飞刍始得人。

权倾拥旄将,诏辍绣衣臣。

旧里过京洛,辞家渡盟津。

紫裘苏合染,骢马玉环辰。

榆荚关头雨,梨花谷口春。

高车方陟险,丰膳暂违亲。

山势北临岱,地雄西隔秦。

行台知不远,能使问安频。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翻译

边防驻军已久,粮草运输才有人力
将领权势极大,皇上下令让官员离开京城
他离开家乡经过京洛,告别家人渡过盟津
穿着紫色皮衣,配以苏合香染色,骑着骢马,佩戴玉环
榆树花开的关头下起了雨,梨花盛开的山谷迎来春天
乘坐高车正要翻越险峻山路,丰盛的膳食暂时不能与亲人共享
山势北面靠近泰山,地势雄伟西边隔绝了秦国
行宫离此不远,他频繁派人问候家人

注释

屯师:驻守军队。
飞刍:快速运输粮草。
权倾:权势极大。
绣衣臣:朝廷官员。
京洛:洛阳,古代都城之一。
盟津:古渡口,位于黄河边。
紫裘:紫色皮衣。
苏合:香料。
骢马:毛色黑白相间的马。
谷口:山谷入口。
丰膳:丰盛的食物。
岱:泰山。
行台:临时行宫或使者所居之处。
问安:问候健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为送别友人刘察院前往河东转运任职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与祝愿。首联“塞郡屯师久,飞刍始得人”描绘了边疆地区长期驻扎军队的情景,物资供应艰难,而刘察院的到来犹如及时雨,带来了必要的补给。接着,“权倾拥旄将,诏辍绣衣臣”赞美了刘察院的威望和朝廷的信任,暗示他将承担重任。

“旧里过京洛,辞家渡盟津”写刘察院离开故乡,途经繁华的京洛和盟津,显示出旅程的庄重与历史的厚重感。接下来的四句通过“紫裘苏合染,骢马玉环辰”描绘了友人出行的华丽景象,象征着他的地位和荣耀。

“榆荚关头雨,梨花谷口春”则以自然景色烘托出离别的氛围,春雨与梨花映衬着友人的行程,充满了诗意。在“高车方陟险,丰膳暂违亲”中,诗人表达了对友人旅途艰辛的关心,以及他们暂时分离的亲情。

最后两句“山势北临岱,地雄西隔秦”描绘了河东地区的地理特点,暗示友人将面对的挑战。结尾“行台知不远,能使问安频”表达了诗人期待与友人保持频繁的书信往来,传达问候与关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也寓含了对边疆治理的深沉思考,展现了梅尧臣深厚的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送陕西都运彭待制

塞下兵难去,关中粟未多。

君心同汉帝,粮道得萧何。

函谷马蹄入,渭桥车辙过。

地形终险固,山色旧嵯峨。

不愧先贤传,重听得宝歌。

归来奏天子,安稳看鸣珂。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送祖择之赴陕府

古来分陕重,犹有召公棠。

此树且能久,后人宜不忘。

君从金马去,郡在铁牛旁。

山色临关险,河声出地长。

樽无空美酒,鱼必荐嘉鲂。

天子忧民切,行当务劝桑。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送谢舍人奉使北朝

汉使下西清,胡人拥道迎。

寒笳随宿堡,卫甲出孤城。

犯雪貂裘重,冲风锦绶轻。

山川辞国远,车骑踏沙行。

授馆毡为幄,供庖酪和羹。

戎王拜天赐,虏帅伏名卿。

紫塞千烽静,黄云万里平。

甘泉归奏日,重见凤池荣。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送潘司封知解州

盐池暗涌蚩尤血,红波烂烂阳乌热。

岸旁遗老记南风,五月满畦吹作雪。

白径岭上橐驼鸣,太行山中骐骥苶。

古人射利今人同,行商不困何由设。

朱轓太守自东来,先世大夫留故辙。

是非取与应不移,秦人休衒张仪舌。

形式: 古风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