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黄晋卿北山纪游韵

三洞金华北,苍苍夹径松。

泻空喷百涧,拔地立千峰。

林石敧还整,岩梯绝复通。

向田瑶草碧,隐树晚花红。

嵌窦推舟入,椒庭载酒从。

洗觥忙羽士,捧研喜山童。

陟岭惊逾峻,沿流竟莫穷。

千年杏仙鹿,两寺互僧钟。

擘裂森开峡,传闻旧化龙。

转霆奔雪浪,禜旱却玲珑。

水际朱藤荫,岩阿青桂丛。

亭荒馀磊磊,云出正濛濛。

兰若知何许,芙蓉复在东。

五盘随屈曲,一路听琤琮。

山断俄为野,湍平不见空。

暮房深榻静,朝磬小楼重。

传玩遗髹钵,兴嗟对殡宫。

拂衣登岭去,穿棘少人逢。

飞殿仍遥峙,重关故不封。

归寻草堂卷,坐恋水轩风。

两纪三人合,相看一笑中。

孤踪忻影逐,薄技愧才雄。

别袂分残雨,衡门翳野蓬。

后游宁未卜,思剧谩憧憧。

形式: 排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北山的壮丽景色与幽静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林间的自然之美,以及与之和谐共处的人文景观。

首联“三洞金华北,苍苍夹径松”描绘了北山的地理位置与环境特点,三洞金华,苍松夹道,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清幽的氛围。接着,“泻空喷百涧,拔地立千峰”则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山间水流的奔腾与山峰的高耸,气势磅礴。

颔联“林石敧还整,岩梯绝复通”描绘了山林中的石头与岩石,虽看似倾斜却依然整齐有序,岩梯的断续与再通,体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与变化。颈联“向田瑶草碧,隐树晚花红”则通过对比,展现了田野与树木间的生机与色彩,瑶草碧绿,晚花红艳,充满生命力。

尾联“五盘随屈曲,一路听琤琮”描绘了山路的曲折与流水的声音,通过听觉与视觉的结合,展现了行走过程中的宁静与和谐。全诗以山水为主线,穿插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展现了元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与哲学观念。

收录诗词(133)

吴师道(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岁。聪敏善记诵,诗文清丽。19岁诵宋儒真德秀遗书,乃致力理学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学说。元至治元年(1321)登进士第。授高邮县丞,主持兴筑漕渠以通运。因为官清正,被荐任国子助教,延祐间,为国子博士,六馆诸生皆以为得师。后再迁奉议大夫。以礼部郎中致仕,终于家。生平以道学自任,晚年益精于学,剖析精严

  • 字:正传
  • 籍贯:婺州兰溪县城隆礼坊
  • 生卒年:1283—1344

相关古诗词

次韵王继学参政胡古鱼编修剪灯诗

剡渚推冰纸,并州剪水刀。

轻明新雅制,丽巧极纤毫。

不让琉璃贵,浑疑锦绣韬。

皱纹萦细縠,叠缕引长缲。

花草形相错,鹓鸾势欲翱。

腾光宜秉炬,透色贱涂膏。

爱著诗联缀,嫌逢骑驿骚。

香风翻玉带,华月涌云涛。

良夕娱佳赏,元臣念小劳。

都人应共乐,歌舞送春醪。

形式: 排律

观南阳高武宣王诰词其子浑璞治书徵赋

历数归真主,英雄起壮年。

挺身辞汝蔡,仗剑走幽燕。

武略纷谁敌,神锋奋独先。

攻城蒙矢石,拓地揽山川。

淮甸威如扫,蛮方命已悬。

长驱越东角,直捣海南边。

名冠三军帅,功开半壁天。

至仁惟不杀,伟绩更无前。

铁马戈鋋息,貂蝉佩服鲜。

曹公创尚在,鄂国志逾坚。

星陨悲苍汉,山崇想故阡。

分祠遍南纪,遗像俨凌烟。

疏傅曾开国,承家复象贤。

绣衣躬入奏,丹陛诏仍宣。

圣代昭恩数,王封衍土田。

风云摅壮气,日月漏重泉。

制辟奚斯庙,光增太史编。

哀荣千载少,忠孝一家全。

奕奕丹青绘,绵绵带砺传。

桐乡修秩祀,愿荐侑神篇。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分题蕃宣楼送山佥宪之闽

大府开闽土,危楼镇海涯。

飞云浮画栋,丽日照高牙。

昔驻蕃侯马,今迎使者车。

三山归指顾,万井仰光华。

缥缈临城处,逍遥散吏衙。

榕阴千树翠,荔子半空霞。

岭峤俱清谧,宾僚亦静嘉。

宣风问民俗,作屏捍皇家。

去去青冥樾,依依紫禁花。

登高应有赋,留待碧窗纱。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次韵许可用参政从幸承天护圣寺是日升左丞

西北群山迥,盘盘护帝乡。

玉泉流海阔,金刹倚云翔。

四月龙舟迈,千官马首骧。

落花萦剑佩,高柳拂帆樯。

采女遥分队,材官迸缀行。

和声宣鼓籥,珍献集梯航。

天雨清初雾,湖波静不扬。

瓦光浮璀璀,铃语振锵锵。

梵呗雷音偈,醍醐雪色浆。

玉林敷御坐,翠殿散天香。

内宴肴初秩,仙韶乐更张。

驺虞游近野,黄鹄下回塘。

驰道风随辇,行宫月转厢。

应同游上苑,何以幸云阳。

心共斯民乐,谟咨上相良。

传宣升列辅,稽首答休光。

勋业期千载,精神萃一堂。

序调尧历象,泽浃舜要荒。

盛事传新句,迂儒乏寸长。

愿将归美意,弦诵播修廊。

形式: 排律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