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黄鲁直赤目

诵诗得非子夏学,紬史正作丘明书。

天公戏人亦薄相,略遣幻翳生明珠。

赖君年来屏鲜腴,百千灯光同一如。

书成自写蝇头表,端就君王觅镜湖。

形式: 古风

翻译

这诗朗诵起来恐怕不像子夏的学问,像是左丘明在撰写历史。
上天似乎也在捉弄世人,只稍微显露出一点明珠般的珍贵。
幸亏你近年来远离了奢华,即使是千万盏灯下也如同一盏。
写完书后,亲手写下微小的蝇头小楷,只为向君王寻求镜湖般的宁静。

注释

诵诗:朗诵诗歌。
子夏:孔子的学生卜商,以学问渊博著称。
紬史:编纂史书。
丘明:左丘明,古代史学家。
天公:指天意或命运。
略遣:稍微给予。
幻翳:幻象或迷惑。
明珠:比喻珍贵的事物。
屏鲜腴:远离丰盛的生活。
灯光同一如:形容灯光虽多但统一和谐。
蝇头表:极小的字迹。
君王:古代对帝王的尊称。
镜湖:比喻平静无波的心境或理想的生活环境。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开篇“诵诗得非子夏学,紬史正作丘明书”两句,通过对古代圣贤子夏和丘明的赞颂,展示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自己深厚的学养。

接下来的“天公戏人亦薄相,略遣幻翳生明珠”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天公(上天)对人的考验如同游戏,而诗人却能在这种考验中孕育出智慧的珍珠,这里“明珠”隐喻着智慧和真知。

“赖君年来屏鲜腴,百千灯光同一如”则是对某位君子的赞美,可能是指黄鲁直。诗人感谢这位君子多年来的照顾与提携,就像无数的灯光汇聚成一片光明一样。

最后,“书成自写蝇头表,端就君王觅镜湖”两句,描绘了作者完成作品后,自己为之命名,同时又将其比作寻找明镜般地去探求君子的真实品格。这里的“蝇头”可能是指细小的地方,而“镜湖”则象征着清澈见底的心灵深处。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文化的致敬、人生智慧的追求和对友人的赞美,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高雅的情操。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武昌西山,并叙

春江渌涨蒲萄醅,武昌官柳知谁栽。

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

西山一上十五里,风驾两腋飞崔嵬。

同游困卧九曲岭,褰衣独到吴王台。

中原北望在何许,但见落日低黄埃。

归来解剑亭前路,苍崖半入云涛堆。

浪翁醉处今尚在,石臼抔饮无樽罍。

尔来古意谁复嗣,公有妙语留山隈。

至今好事除草棘,常恐野火烧苍苔。

当时相望不可见,玉堂正对金銮开。

岂知白首同夜直,卧看椽烛高花摧。

江边晓梦忽惊断,铜环玉锁鸣春雷。

山人帐空猿鹤怨,江湖水生鸿雁来。

请公作诗寄父老,往和万壑松风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西山诗和者三十馀人,再用前韵为谢

朱颜发过如春醅,胸中梨枣初未栽。

丹砂未易扫白发,赤松却欲参黄梅。

寒溪本自远公社,白莲翠竹依崔嵬。

当时石泉照金像,神光夜发如五台。

饮泉鉴面得真意,坐视万物皆浮埃。

欲收暮景返田里,远溯江水穷离堆。

还朝岂独羞老病,自叹才尽倾空罍。

诸公渠渠若夏屋,吞吐风月清隅隈。

我如废井久不食,古甃缺落生阴苔。

数诗往复相感发,汲新除旧寒光开。

遥知二月春江阔,雪浪倒卷云峰摧。

石中无声水亦静,云何解转空山雷。

欲就诸公评此语,要识忧喜何从来。

愿求南宗一勺水,往与屈、贾湔馀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狄咏石屏

霏霏点轻素,渺渺开重阴。

风花乱紫翠,雪外有烟林。

雪近势方壮,林远意殊深。

会有无事人,支颐识此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雪林砚屏率鲁直同赋

西山无时春,巉岩锁顽阴。

分明倚天壁,点缀无风林。

物固为人出,兴谁于此深。

穷奇真自蠹,诗句且娱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