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咏石屏

霏霏点轻素,渺渺开重阴。

风花乱紫翠,雪外有烟林。

雪近势方壮,林远意殊深。

会有无事人,支颐识此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细雨如丝轻洒,驱散了浓厚的阴霾。
风中飘落的花瓣与翠绿交织,远处的树林在雪幕后若隐若现。
雪花越下越大,远方的森林意境深远。
或许会有悠闲的人,静静欣赏这景色,体会这份心境。

注释

霏霏:形容雨点或雪花细密落下。
轻素:轻盈的白色,这里指细雨。
渺渺:形容广阔或深远。
重阴:浓厚的阴云。
风花:被风吹落的花朵。
紫翠:紫色和翠绿,形容植物色彩。
烟林:如烟雾般的树林。
雪近:指雪花靠近观察者。
壮:形容雪势大。
意殊深:意境深远。
无事人:无所事事,悠闲的人。
支颐:手托下巴,表示悠闲或沉思。
识:理解,体会。
此心:此处的心情或意境。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名为《狄咏石屏》。通过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大自然中所体验到的意境和情感。

"霏霏点轻素,渺渺开重阴。"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细雨绵绵、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以柔和深远之感。"霏霏"形容小雨连绵不绝,而"渺渺"则表达了天气的阴沉与迷离。

"风花乱紫翠,雪外有烟林。" 这两句诗增添了一种动态美和层次感。"风花"指的是在风中摇曳的花瓣,而"紫翠"则形容了花瓣或是春天新叶的鲜艳颜色。"雪外有烟林"则描绘了一幅雪后迷雾中的林景,给人以朦胧美。

"雪近势方壮,林远意殊深。" 这两句诗强调了距离对景物感受的影响。"雪近"表达的是在近处观察雪时,它显得庄严而有力量,而"林远"则指远处的林木,在视线中逐渐模糊,引发人们对于深远意境的联想。

"会有无事人,支颐识此心。"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大自然中体悟到的哲理。"会有无事人"暗示着诗人对那种能够在忙碌世俗之外找到宁静生活的人的羡慕。而"支颐识此心"则表达了诗人自己在沉思中领悟到的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远的情感,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意境美学,以及他对自然界中变化万千景象的敏锐观察与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雪林砚屏率鲁直同赋

西山无时春,巉岩锁顽阴。

分明倚天壁,点缀无风林。

物固为人出,兴谁于此深。

穷奇真自蠹,诗句且娱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虢国夫人夜游图

佳人自鞚玉花骢,翩如惊燕蹋飞龙。

金鞭争道宝钗落,何人先入明光宫。

宫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

坐中八姨真贵人,走马来看不动尘。

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

人间俯仰成今古,吴公台下雷塘路。

当时亦笑张丽华,不知门外韩擒虎。

形式: 古风

和周正孺坠马伤手

平生学道已神完,岂复儿童私自怜。

醉坠何曾伤内守,色忧当为念先传。

书空渐觉新诗健,把蟹行看乐事全。

卖却老骢为酒直,大呼乡友作新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戏周正孺二绝(其一)

折臂三公未可知,会当千镒访权奇。

劝君鬻骆犹闲事,肠断闺中杨柳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