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其二)简子似

高人千丈崖,千古储冰雪。

六月火云时,一见森毛发。

俗人如盗泉,照眼多昏浊。

高处挂吾瓢,不饮吾宁渴。

形式: 词牌: 生查子

翻译

高人居住在千丈高的悬崖上,那里的冰雪千年未消融。
即使在六月烈日炎炎的火云天,见到那里依然清凉如森然的毛发让人精神焕发。
世俗之人犹如盗泉之水,清澈度欠缺,让人眼前昏暗浑浊。
我宁愿在高处悬挂我的瓢,也不愿饮用那些浑浊的水,宁可忍受口渴。

注释

高人:指品德高尚、超凡脱俗的人。
千丈崖:极言山崖之高。
千古:长久以来。
储冰雪:积存着冰雪,象征纯洁。
火云:形容夏日酷热的云层。
森毛发:形容清凉的感觉,像森林中的毛发给人凉爽。
俗人:普通人,与高人相对。
盗泉:古时比喻水质浑浊不堪饮用的泉水。
照眼:映入眼帘。
昏浊:浑浊不清。
吾瓢:我的瓢,代指清泉或纯净之物。
宁:宁愿。
渴:口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生查子·其二》中的片段,主要描绘了高山上的景象以及诗人对世俗的观感。"高人千丈崖,千古储冰雪",形象地刻画了一位高洁之人在千丈峭壁上,如同冰清玉洁的雪景般超凡脱俗。"六月火云时,一见森毛发",通过夏日炎炎中见到冰雪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清凉与对高尚人格的敬仰。

接下来,"俗人如盗泉,照眼多昏浊",将世俗之人比喻为污浊的盗泉,暗示他们内心的浑浊和不清明。"高处挂吾瓢,不饮吾宁渴",诗人选择坚守高洁,宁愿忍受干渴也不愿饮用那世俗之水,表达了他对清高节操的坚守和对世俗风气的排斥。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比喻,寄寓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和对世俗现实的批判,体现了辛弃疾词作中常见的豪放与深沉并存的风格。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生查子

梅子褪花时,直与黄梅接。

烟雨几曾开,一春江里活。

富贵使人忙,也有闲时节。

莫作路旁花,长教人看杀。

形式: 词牌: 生查子

生查子.重叶梅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

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怨。折我最繁枝,还许冰壶荐。

形式: 词牌: 生查子

生查子(其二)

去年燕子来,帘幕深深处。

香径得泥归,都把琴书污。

今年燕子来,谁听呢喃语?

不见卷帘人,一阵黄昏雨。

形式: 词牌: 生查子

生查子(其二)题京口郡治尘表亭

悠悠万世功,矻矻当年苦。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

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

形式: 词牌: 生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