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曹植的《当墙欲高行》,属于魏晋时期的作品。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表达了一种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一种内心的孤独感。
"龙欲升天须浮云",此句通过比喻表明了个人对于成功与飞黄腾达的渴望,但这需要依靠外界的助力,如同龙要借助浮动的云彩才能升入天空。"人之仕进待中人"则指出人们在仕途上的进退,全凭他人的推荐和扶持。
"众口可以铄金",此句用了一个夸张的手法,说明群众的话语有着极大的力量,可以使事物变得光鲜如新,但也可能是虚假的。接下来的"谗言三至,慈母不亲"则揭示了一种社会现象,即即便是慈爱的母亲,也可能因为不断的毁谤之词而疏远。
"愤愤俗间,不辩伪真"表达了诗人对于世态炎凉、假与真的混淆不清所感到的忧虑和愤懑。"愿欲披心自说陈"则是诗人希望能够揭开自己的内心,直接向人们诉说真相。
最后两句"君门以九重,道远河无津"描绘了一种深宫之中的遥远和隔绝,以及面对困难时找不到出路的无助感。这里的"君门"指的是统治者所居之地,而"九重"则象征着权力中心的高不可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龙升天的比喻,表达了个人在追求成功过程中对外界支持的渴望,以及面对复杂社会关系时内心的孤独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