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陈谦的《过吴江》描绘了吴江水道的险恶与壮阔,以及旅人内心的感慨。
首句“第四桥下风水恶”,开篇即点明了吴江水道的凶险,风浪翻滚,暗喻旅途的艰难。接着“千斛舟中心骨惊”一句,将读者带入舟行的场景中,船在波涛中颠簸,船上的旅人心惊胆战,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水道的险峻。
“蛟龙有时就庙食,鸿雁每岁不南征”两句,运用了自然界的生物来比喻,蛟龙偶尔会到庙里吃祭品,象征着不可预知的命运;鸿雁每年不南飞,暗示着命运的无常和不可控。这两句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象,也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松江太湖会合地,暮雨寒涛交战声”描绘了松江与太湖交汇处的景象,傍晚时分,风雨交加,涛声与雨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壮美的氛围。这一景象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体现了他对广阔天地的敬畏之情。
最后,“独客倚篷归叹息,崎岖世路何由平!”诗人独自一人在船上,面对着波涛汹涌的江面,不禁发出深沉的叹息。他感叹于人生的坎坷与不易,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这两句直抒胸臆,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深的共鸣。
综上所述,《过吴江》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吴江水道的壮丽与险恶,以及旅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