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问乌喙义

知之百事不改旧,欲理情缘一笑哗。

画水成纹觅生灭,盘珠无影计横斜。

人言乌喙岂堪食,我见饭囊今是沙。

举措施为头踞地,逸群方解世吾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以僧人视角探讨了对乌喙与饭囊的思考,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态度。首句“知之百事不改旧”表达了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坚守的原则不变。接着“欲理情缘一笑哗”则暗示了在处理情感纠葛时的豁达态度,通过笑对生活中的琐碎和复杂。

“画水成纹觅生灭,盘珠无影计横斜”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对生命现象的观察与思考。画水形成的波纹象征着生命的起伏变化,而盘珠无影则暗示了事物的本质难以捉摸,如同横斜的珠子,表面看似规律,实则难以预测其轨迹。

“人言乌喙岂堪食,我见饭囊今是沙”这两句对比强烈,前一句引用俗语“人言可畏”,后一句则以“饭囊是沙”自喻,表达了对社会上流言蜚语的不屑,同时也暗示了个人内心的纯净与淡泊。

“举措施为头踞地,逸群方解世吾家”则是对行动与处世哲学的阐述。前半句“举措施为头踞地”意味着行事稳重,不随波逐流;后半句“逸群方解世吾家”则表明了超越常人的智慧与见识,能够理解并融入世界,同时保持自我独立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释德洪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世俗生活超然的态度,充满了禅意与哲思。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僧请释金刚经卒轴

杵形中实两头虚,法喻初中后善俱。

九类众生同寂静,四重我相顿消除。

人天但仰悬河辩,蚊蚋难藏烈焰殊。

悟了更须防老汉,紫罗帐里撒真珠。

形式: 七言律诗

题沩山立雪轩

沩山雪晓试凭栏,露地牛儿觅转难。

脱体见前谁对立,一尘不受眼空寒。

日长齿颊茶甘在,客去轩窗篆缕残。

好在少林成想像,祖师时展画图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三月二十八日枣柏大士生辰用达本情忘知心体合为韵作八偈供之时在建康狱中(其一)

道不藉劬劳,心唯论晓达。

圆明常了知,岂受情想杂。

如人梦驰驱,身自安床榻。

一句脱思惟,大千挂毫发。

形式: 古风

三月二十八日枣柏大士生辰用达本情忘知心体合为韵作八偈供之时在建康狱中(其二)

句中开活路,要汝到根本。

如射中百步,巧力观者奋。

箭锋相直时,何尝落思忖。

相逢伫思间,雪峰毬子辊。

形式: 古风